感謝您在茫茫網海進入到我們的網站,今天有幸能與您分享關於管晏列傳原文及翻譯的有關知識,本文內容較多,還望您能耐心閱讀,我們的知識點均來自於互聯網的收集整理,不一定完全準確,希望您謹慎辨別信息的真實性,我們就開始介紹管晏列傳原文及翻譯的相關知識點。

管晏(公元前358年—公元前277年),字子陽,陳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在政治上以清廉正直而聞名於世,被譽為“為政一當其貞,為治一當其能”。

管晏列傳原文及翻譯

管晏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但他卻通過勤奮努力,在學問和才能上迅速突出。他的父親因家境貧寒無法供給他教育,但管晏並沒有放棄,他常常在地裏勞作一邊,一邊念書學習。後來他在陳國的官場上嶄露頭角,被任命為陳國的宰相。

管晏在政治上非常清廉正直,他對自己和家人都很嚴格要求,從不接受賄賂或利用職務謀取私利。他以身作則,對官員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陳國的政治風氣的變革。他還積極推行各項改革,加強法治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他的領導下,陳國的國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管晏在軍事上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善於用兵,深諳用兵之道,因此戰績輝煌。他采取靈活的戰術,善於運用兵力,經常能夠以弱勝強,擊敗敵人。他還注重軍隊的訓練和裝備,提高了士兵的戰鬥力,使陳國的軍事實力倍增。

管晏的一生都獻身於為國家和人民服務,他始終堅守正義和廉潔的原則,深受人民愛戴。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為陳國帶來了繁榮和安寧。他的事跡也影響了後世,成為後人學習和追隨的楷模。

管晏是一個德才兼備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清廉正直和才能使他成為了戰國時期的一顆明星。他的事跡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精神也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管晏列傳原文及翻譯

《管晏列傳》原文:

【作者】司馬遷 【朝代】漢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嚐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嚐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嚐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吾嚐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緦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絏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絏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閑而窺其夫。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譯文: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的時候,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賢明、有才幹。管仲家貧,經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很好地對待他,不因為這些事而有什麼怨言。不久,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

等到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以後,桓公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被囚禁。於是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在齊國執政,桓公憑借著管仲而稱霸,並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歸正於一,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生活貧困。我曾經為鮑叔辦事,結果使他更加窮困,但鮑叔不認為我愚笨,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

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幹,知道我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多次作戰,多次戰敗逃跑,但鮑叔不認為我膽小,知道我還有老母的緣故。公子糾失敗,召忽為我而死,我被關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鮑叔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不會為小節而羞,卻會因為功名不曾顯耀於天下而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了管仲以後,情願把自身置於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管仲出任齊相執政以後,憑借著小小的齊國在海濱的條件,流通貨物,積聚財富,使得國富兵強,與百姓同好惡。他在《管子》一書中稱述說:“倉庫儲備充實了,百姓才懂得禮節;衣食豐足了,百姓才能分辨榮辱;國君的作為合乎法度,“六親”才會得以穩固”“不提倡禮義廉恥,國家就會滅亡。”“國家下達政令就像流水的源頭,順著百姓的心意流下。”

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替他們廢除。 管仲執政的時候,善於把禍患化為吉祥,使失敗轉化為成功。他重視分別事物的輕重緩急,慎重地權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齊桓公實際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襲擊蔡國,管仲就尋找借口攻打楚國,責備它沒有向周王室進貢菁茅。

桓公實際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機讓燕國整頓召公時期的政教。在柯地會盟,桓公想背棄曹沫逼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就順應形勢勸他信守盟約,諸侯們因此歸順齊國。所以說:“懂得給予正是為了取得的道理,這是治理國家的法寶。”

管仲富貴得可以跟國君相比擬,擁有設置華麗的三歸台和國君的宴飲設備,齊國人卻不認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後,齊國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諸侯國強大。此後過了百餘年,齊國又出了個晏嬰。

晏平仲,名嬰,是齊國萊地夷維人。他輔佐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由於節約儉仆又努力工作,在齊國受到人們的尊重。他做了齊國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絲綢衣服。

在朝廷上,國君說話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陳述自己的意見;國君的話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辦事。國君能行正道,就順著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時,就對命令斟酌著去辦。他在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名聲顯揚於各國諸侯。

越石父是個賢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開乘車左邊的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拉回家。晏子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內室,過了好久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子絕交。

晏子大吃一驚,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說:“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出來,您為什麼這麼快就要求絕交呢?”

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裏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麵前意誌就會得到伸張。當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經受到感動而醒悟,把我贖買出來,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還不如在囚禁之中”於是晏子就請他進屋待為貴賓。

晏子做齊國宰相時,一次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裏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駕車,頭上遮著大傘,揮動著鞭子趕著四匹馬,神氣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裏,妻子就要求離婚,車夫問她離婚的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過六尺,卻做了齊的宰相,名聲在各國顯揚,我看他外出,誌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種甘居人下的態度。

現在你身高八尺,才不過做人家的車夫,看你的神態,卻自以為挺滿足,因此我要求和你離婚。”從此以後,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晏子發現了他的變化,感到很奇怪,就問他,車夫也如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說:我讀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和《晏子春秋》,這些書上說的太詳細了!讀了他們的著作,還想讓人們了解他們的事跡,所以就編寫了他們的合傳。

至於他們的著作,社會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論述,隻記載他們的佚事。   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難道是因為周朝統治衰微,桓公既然賢明,管仲不勉勵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隻稱霸主嗎?古語說:“要順勢助成君子的美德,糾正挽救他的過錯,所以君臣百姓之間能親密無間。”

這大概就是說的管仲吧? 當初晏子枕伏在莊公屍體上痛哭,完成了禮節然後離去,難道是人們所說的“遇到正義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的表現嗎?至於晏子直言進諫,敢於冒犯國君的威嚴,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進就想到竭盡忠心,退就想到彌補過失”的人啊!假使晏子還活著,我即使替他揮動著鞭子趕車,也是我非常高興和十分向往的啊!創作背景:

《管晏列傳》選自西漢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六十二、列傳第二,是春秋中後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和晏嬰的合傳。司馬遷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跡,而“論其軼事”。

文章著重選取了管鮑之交、晏嬰推薦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動人,天然成趣,於細微處見精神,字裏行間滲透著作者的愛憎。作者慘遭李陵之禍身受腐刑,平生所交不為一言,故寫管鮑之交,寫晏嬰贖越石父,無不是借題發揮。來抒發自己的胸懷。

太史遭受宮刑,不能贖罪,朋友沒有救援,所以寫這傳,寄意獨深,假如當時有知道管仲的鮑叔牙知道的,有人可以鼓勵你解圍,有知道越石夫的晏子知道的,也可以援助法代贖。有鮑叔牙了解人,與駕車所欣慕,情感表現都推辭了。

管晏列傳原文及翻譯視頻講解

譯文:

晏平仲,名嬰,是齊國萊地夷維人。他輔佐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由於節約儉仆又努力工作,在齊國受到人們的尊重。他做了齊國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絲綢衣服。在朝廷上,國君說話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陳述自己的意見;國君的話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辦事。國君能行正道,就順著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時,就對命令斟酌著去辦。他在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名聲顯揚於各國諸侯。

越石父是個賢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開乘車左邊的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拉回家。晏子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內室,過了好久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子絕交。晏子大吃一驚,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說:“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出來,您為什麼這麼快就要求絕交呢?”

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裏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麵前能揚眉吐氣。當我在囚禁之中時候,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經覺得醒悟,把我贖買出來,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還不如讓我在囚禁之中”晏子便請他進屋並待為貴賓。

晏子做齊國宰相時,一次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裏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駕車,頭上遮著大傘,揮動著鞭子趕著四匹馬,神氣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裏,妻子就要求離婚,車夫問她離婚的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過六尺,卻做了齊的宰相,名聲在各國顯揚,我看他外出,誌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種甘居人下的態度。現在你身高八尺,才不過做人家的車夫,看你的神態,卻自以為挺滿足,因此我要求和你離婚。”

從此以後,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晏子發現了他的變化,感到很奇怪,就問他,車夫也如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說:我讀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和《晏子春秋》,這些書上說的太詳細了!讀了他們的著作,還想讓人們了解他們的事跡,所以就編寫了他們的合傳。至於他們的著作,社會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論述,隻記載他們的佚事。

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難道是因為周朝統治衰微,桓公既然賢明,管仲不勉勵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隻稱霸主嗎?古語說:“要順勢助成君子的美德,糾正挽救他的過錯,所以君臣百姓之間能親密無間。”這大概就是說的管仲吧!

當初晏子枕伏在莊公屍體上痛哭,完成了禮節然後離去,難道是人們所說的“遇到正義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的表現嗎?至於晏子直言進諫,敢於冒犯國君的威嚴,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進就想到竭盡忠心,退就想到彌補過失”的人啊!假使晏子還活著,我即使替他揮動著鞭子趕車,也是我非常高興和十分向往的啊!

《管晏列傳》選自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六十二、列傳第二,是春秋中後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和晏嬰的合傳。

譯文: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緦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絏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絏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閑而窺其夫。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擴展資料創作背景

太史遭受宮刑,不能贖罪,朋友沒有救援,所以寫這傳,寄意獨深,假如當時有知道管仲的鮑叔牙知道的,有人可以鼓勵你解圍,有知道越石夫的晏子知道的,也可以援助法代贖。有鮑叔牙了解人,與駕車所欣慕,情感表現都推辭了。

作品賞析

在這篇列傳中,作者對他們采取了讚美和褒揚的態度。管仲相齊,憑借海濱的有利條件,發展經濟,聚集財物,使國富兵強,與百姓同好惡。他內政、外交功名垂著,輔佐桓公,一匡天下,使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晏嬰事齊三世,節儉力行,嚴於律己,三世顯名於諸候。二人雖隔百餘年,但他們都是齊人,都是名相,又都為齊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故合傳為一。

司馬遷描寫這兩位春秋中後期齊國國相,能抓住其特點,並選取典型細節加以生動地表現,如寫管仲,著重寫其同鮑叔牙的交往,以及任政相齊、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謀略,寫晏嬰則通過對重用越石父和禦者的典型事例的詳細敘述來突出其“賢”。

文章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比如對管、鮑之間的真摯友誼及晏子任用禦者緣起的敘述極為詳細,而對管仲生活的奢侈等不太重要的方麵則一筆帶過。傳記之末“太史公曰”以後的簡短議論與評價更是深化了對管、鮑二人的認識,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管仲輔佐齊桓公,使齊成為五霸之一,晏嬰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使齊“三世顯名於諸侯”。並在出使楚國後得到重要的關注。重要的是,在本文所記的軼事中,都分明貫穿了一個“知”字。管仲的“任政相齊”,是仗仰於鮑叔牙的知人善任;寫晏嬰的贖賢、薦賢,則更是他知人愛才,禮賢下士的必然結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管晏列傳

管晏列傳原文及翻譯注釋

原文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少牙遊,鮑少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少,鮑少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少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少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嚐與鮑少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少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嚐為鮑少謀事而更窮困,鮑少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嚐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少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吾嚐三戰三走,鮑少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少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少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少能知人也。

管仲

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緦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絏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絏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譯文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的時候,常和鮑少牙交往,鮑少牙知道他賢明、有才幹。管仲家貧,經常占鮑少的便宜,但鮑少始終很好地對待他,不因為這些事而有什麼怨言。不久,鮑少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以後,桓公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被囚禁。於是鮑少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在齊國執政,桓公憑借著管仲而稱霸,並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歸正於一,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少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少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生活貧困。我曾經為鮑少辦事,結果使他更加窮困,但鮑少不認為我愚笨,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少不認為我沒有才幹,知道我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多次作戰,多次戰敗逃跑,但鮑少不認為我膽小,知道我還有老母的緣故。公子糾失敗,召忽也為他而死,我被關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鮑少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不會為小節而羞,卻會因為功名不曾顯耀於天下而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少啊!”

鮑少推薦了管仲以後,情願把自身置於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少能夠識別人才。

管仲出任齊相執政以後,憑借著小小的齊國在海濱的條件,流通貨物,積聚財富,使得國富兵強,與百姓同好惡。他在《管子》一書中稱述說:“倉庫儲備充實了,百姓才懂得禮節;衣食豐足了,百姓才能分辨榮辱;國君的作為合乎法度,“六親”才會得以穩固”“不提倡禮義廉恥,國家就會滅亡。”“國家下達政令就像流水的源頭,順著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替他們廢除。

管仲執政的時候,善於把禍患化為吉祥,使失敗轉化為成功。他重視分別事物的輕重緩急,慎重地權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齊桓公實際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襲擊蔡國,管仲就尋找借口攻打楚國,責備它沒有向周王室進貢菁茅。桓公實際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機讓燕國整頓召公時期的政教。在柯地會盟,桓公想背棄曹沫逼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就順應形勢勸他信守盟約,諸侯們因此歸順齊國。所以說:“懂得給予正是為了取得的道理,這是治理國家的法寶。”

管仲富貴得可以跟國君相比擬,擁有設置華麗的三歸台和國君的宴飲設備,齊國人卻不認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後,齊國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諸侯國強大。此後過了百餘年,齊國又出了個晏嬰。

晏平仲,名嬰,是齊國萊地夷維人。他輔佐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由於節約儉仆又努力工作,在齊國受到人們的尊重。他做了齊國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絲綢衣服。在朝廷上,國君說話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陳述自己的意見;國君的話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辦事。國君能行正道,就順著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時,就對命令斟酌著去辦。他在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名聲顯揚於各國諸侯。

越石父是個賢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開乘車左邊的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拉回家。晏子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內室,過了好久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子絕交。晏子大吃一驚,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說:“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出來,您為什麼這麼快就要求絕交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裏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麵前意誌就會得到伸張。當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經受到感動而醒悟,把我贖買出來,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還不如在囚禁之中”於是晏子就請他進屋待為貴賓。

晏子做齊國宰相時,一次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裏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駕車,頭上遮著大傘,揮動著鞭子趕著四匹馬,神氣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裏,妻子就要求離婚,車夫問她離婚的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過六尺,卻做了齊的宰相,名聲在各國顯揚,我看他外出,誌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種甘居人下的態度。現在你身高八尺,才不過做人家的車夫,看你的神態,卻自以為挺滿足,因此我要求和你離婚。”從此以後,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晏子發現了他的變化,感到很奇怪,就問他,車夫也如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了大夫。太史公說:我讀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和《晏子春秋》,這些書上說的太詳細了!讀了他們的著作,還想讓人們了解他們的事跡,所以就編寫了他們的合傳。至於他們的著作,社會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論述,隻記載他們的佚事。

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難道是因為周朝統治衰微,桓公既然賢明,管仲不勉勵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隻稱霸主嗎?古語說:“要順勢助成君子的美德,糾正挽救他的過錯,所以君臣百姓之間能親密無間。”這大概就是說的管仲吧?

當初晏子枕伏在莊公屍體上痛哭,完成了禮節然後離去,難道是人們所說的“遇到正義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的表現嗎?至於晏子直言進諫,敢於冒犯國君的威嚴,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進就想到竭盡忠心,退就想到彌補過失”的人啊!假使晏子還活著,我即使替他揮動著鞭子趕車,也是我非常高興和十分向往的啊!

注釋

1、匡:糾正、匡正。

2、事:為......服務。

3、進:推薦。

4、九:多次。

5、賈:做生意、做買賣。

6、召忽:人名。

管晏列傳原文及翻譯拚音

管晏列傳拚音版

guǎn zhòng yí wú zhě,yǐng shàng rén yě。shǎo shí cháng yǔ bào shū yá yóu,bào shū zhī qí xián。guǎn zhòng pín kùn,cháng qī bào shū,bào shū zhōng shàn yù zhī,bù yǐ wéi yán。yǐ ér bào shū shì qí gōng zǐ xiǎo bái,guǎn zhòng shì gōng zǐ jiū。jí xiǎo bái lì wèi huán gōng,gōng zǐ jiū sǐ,guǎn zhòng qiú yān。bào shū suì jìn guǎn zhòng。guǎn zhòng jì yòng,rèn zhèng yú qí,qí huán gōng yǐ bà,jiǔ hé zhū hóu,yī kuāng tiān xià,guǎn zhòng zhī móu yě。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guǎn zhòng yuē:" wú shǐ kùn shí,cháng yǔ bào shū jiǎ,fēn cái lì duō zì yǔ,bào shū bù yǐ wǒ wèi tān,zhī wǒ pín yě。wú cháng wèi bào shū móu shì ér gèng qióng kùn,bào shū bù yǐ wǒ wèi yú,zhī shí yǒu lì bù lì yě。

wú cháng sān shì sān jiàn zhú yú jūn,bào shū bù yǐ wǒ wèi bù xiào,zhī wǒ bù yù shí。wú cháng sān zhàn sān zǒu,bào shū bù yǐ wǒ qiè,zhī wǒ yǒu lǎo mǔ yě。

gōng zǐ jiū bài,zhào hū sǐ zhī,wú yōu qiú shòu rǔ,bào shū bù yǐ wǒ wèi wú chǐ,zhī wǒ bù xiū xiǎo jié ér chǐ gōng míng bù xiǎn yú tiān xià yě。shēng wǒ zhě fù mǔ,zhī wǒ zhě bào zi yě。"

管仲曰:“吾始困時,嚐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嚐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吾嚐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吾嚐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晏列傳原文及翻譯注釋拚音

管鮑之交文言文及翻譯

原文:

管仲①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②遊,鮑叔知其賢。已而鮑叔事③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④管仲。管仲既用,任政⑤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嚐與鮑叔賈⑥,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嚐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嚐三仕三見逐⑦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嚐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⑧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選自《史記·管晏列傳》)

【注釋】①管仲:字仲,名夷吾,齊國潁上人,春秋前期齊相,曾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②鮑叔牙: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③事:侍奉。④進:推薦。⑤任政:執政。⑥賈:ɡǔ,做買賣。⑦見逐:被罷免。⑧多:讚揚。

譯文:

管仲,名夷吾,是穎上人。他年輕的時候,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賢明、有才幹。管仲家貧,經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很好地對待他,不因為這些事而有什麼怨言。不久,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以後,桓公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被囚禁。於是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在齊國執政,桓公憑借著管仲而稱霸,並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候,使天下歸正於一,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時,曾經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並不認為我貪財,而是知道我家裏貧窮。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頓不堪,陷於窘境,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運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國君驅逐,鮑叔不認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經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需要贍養。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之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了管仲以後,情願把自身置於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END,關於“管晏列傳原文及翻譯”的具體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