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在茫茫網海進入到我們的網站,今天有幸能與您分享關於嫦娥李商隱賞析的有關知識,本文內容較多,還望您能耐心閱讀,我們的知識點均來自於互聯網的收集整理,不一定完全準確,希望您謹慎辨別信息的真實性,我們就開始介紹嫦娥李商隱賞析的相關知識點。

嫦娥李商隱賞析

李商隱的《嫦娥》是一首描寫嫦娥奔月的詩。這首詩以嫦娥離開人間,登上月宮的傳說為題材,通過詩人的筆觸,展現了嫦娥的美麗和堅貞。

詩的開頭,“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這樣的描寫讓人感受到一種寂靜的氛圍,給人以神秘的感覺。嫦娥作為月宮中的仙子,她的美麗在這個場景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詩的中間部分,“繞羅衣蔡邕琴韻,纖腰舞扇紅顏雪。”這裏描寫了嫦娥優雅的仙態和動人的舞姿,將她的美麗與豔麗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嫦娥舞動纖腰,猶如在月宮中展示她的風采。

詩的結尾,“猶自眄庭前月色,也應乘此望極邊。”這句話展現了嫦娥思鄉之情,她仍然注視著人間的月光,也期待著能夠回到人間。這句話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讓人不禁聯想到人間的浮華與月宮的寧靜。

整首詩通過對嫦娥的描寫,展現了她的美麗與堅貞。嫦娥之美無法言傳,隻有通過詩人的筆觸才能勾勒出她的神韻。而她的堅貞與奉獻精神也是這首詩的重要主題之一。嫦娥為了人間的和平和幸福,放棄了自己的人間生活,選擇了離開人間,登上月宮。這種精神讓人敬佩,同時也讓人感到心酸。

《嫦娥》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描寫方式和深刻的主題,令人為之傾倒。通過這首詩,我們不僅能夠領略到李商隱卓越的才華,更能夠感受到嫦娥的美麗和堅貞。這首詩不僅是一幅畫卷,更是一幅思考人生與精神追求的畫卷。

嫦娥李商隱賞析

《常娥》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此詩詠歎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發詩人自傷之情。前兩句分別描寫室內、室外的環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氣氛,表現主人公懷思的情緒;後兩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憶之後產生的感想,表達了一種孤寂感。全詩情調感傷,意蘊豐富,奇思妙想,真實動人。 《嫦娥》 作者: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 1、深:暗。 2、長河:銀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隻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韻譯】: 雲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評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 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 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 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李商隱《嫦娥》全文及賞析

蟬李商隱賞析

《蟬》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律。此詩先是描寫蟬的境遇,後麵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全詩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蟬》 作者: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注解】: 1、本以兩句:古人誤以為蟬是餐風飲露的。這裏是說,既欲棲高處,自難以飽腹, 雖帶恨聲,實也徒然。 2、一樹句:意謂蟬雖哀鳴,樹卻自呈蒼潤,像是無情相待。實是隱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職微。 4、梗猶泛:這裏是自傷淪落意。 5、蕪已平:荒蕪到了沒脛地步。 【韻譯】: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 你雖含恨哀鳴徒然白費神勁。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 大樹依然蒼翠卻無絲毫同情, 我官職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 家園早已荒蕪雜草埋沒腳脛。 煩勞你的鳴叫我得借以自警, 我也舉家操守象你高潔不佞。 【評析】: 這首詩借詠蟬以喻自身的高潔。前半首聞蟬而興,重在詠蟬;它餐風飲露,居高 清雅,然而聲嘶力竭地鳴叫,卻難求一飽。後半首直抒己意,他鄉薄宦,梗枝漂流, 故園荒蕪,胡不歸去?因而聞蟬以自警,同病相憐。全詩層層深入闡發“高難 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實屬 “詠物”佳絕。 李商隱《蟬》全文及賞析

晚晴李商隱賞析

很喜歡“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這兩句詩,這是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晚晴》的詩句。其全詩句是;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人們常在讚賞流連的對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與悵惘。然而詩人並不顧它的短暫,而隻強調“重晚晴”。從這裏,可以體味到一種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暫的事物的感情,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我真的非常喜歡李商隱的這首“晚晴”,它是一首隱含著作者深層次寓托的詩,尤其是那句”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借瑜於有意無意之間。托物喻誌,在登高覽眺之際,適與物接而觸發聯想,情與境諧,從而將一刹那間別有會心的感受,融化在對晚晴景物的描寫之中,使整首詩顯得自然渾成,不著痕跡的抒發著一種意猶未盡意境和情感。 “晚晴”這首詩細膩地描畫了晴空的傍晚,天地間的景物,透過小窗觀察到的景物,融入詩人獨特的感受與心境,以一句“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不露痕跡地寓托著某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讀者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啟示,這就是詩人的思想境界。詩人以自己身居幽僻,俯臨夾城,在清和的初夏,用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象,描繪了一幅清明晚景。乍讀似不涉題,上下兩句也不相屬,以“俯夾城”和“深居”為整個詩句的立足點,用清和的初夏,點明了特定時令,憑高覽眺所見的晚景,以“天意”和“人間”兩方麵,把詩人引入了豎立於天地間的感覺。“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這兩句詩渾然天成,讓人頓覺自然與生命和諧。這種景象與感受,本為一般人所習見、所共有。詩人的獨特處,在於既不泛泛寫景,也不作瑣細刻畫,而是獨取生長在幽暗處不被人關注的小草,虛處用筆,暗寓人生,寫出“晚晴”別有洞天的感受。上天憐惜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餘輝而平添生意,詩人觸景興感,忽生“天意憐幽草”的奇想。這就使作為自然物的“幽草”無形中人格化了,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詩人自己就有著類似的命運,故而很自然地以幽草暗喻自己的人生。這裏托寓著詩人的身世之感。他在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時不期然地流露出對往昔厄運的傷感,或者說正由於有已往的厄運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這就自然引出“人間重晚晴”,而且賦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義。幽草天憐,晚晴人重,然而這一切都是短暫的,詩人在讚賞流連這些美景的對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與悵惘。然而詩人並不顧它的短暫,而隻強調“重晚晴”。從這裏,可以體味到一種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暫的事物的感情,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李商隱的“晚晴”,寫得渾融概括,深有托寓,對晚晴的描畫。虛實疏密相間,弛張有致,不平板,不單調。憑高覽眺,視線遙遠,所以說“高閣”和“小窗”。用反差的形式觀測晚晴,上句以居高為寫景角度,下句以緊湊焦距角度。描繪了夕陽的餘暉,流注在小窗上,帶來了一線生機。晚景斜暉,光線微弱而柔和,故說“微注”。這一脈斜暉,還是給人帶來喜悅和安慰。這一聯通過對晚景的具體描繪,寫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體化了。“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兩句尾聯寫飛鳥歸巢,體態輕捷,仍是登高覽眺所見。“巢乾”、“體輕”切“晴”,“歸飛”切“晚”。宿鳥歸飛,通常是觸動旅人羈愁的,這裏卻成為喜晴情緒的烘托。古詩有“越鳥巢南枝”之句,這裏寫越鳥歸巢,帶有自況意味。如果說“幽草”是詩人“淪賤艱虞”身世的象征,“越鳥”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詩人的化身。李商隱自開成三年,入贅涇原節度使王茂元,陷入黨爭,一直遭到忌恨與排擠。宣宗繼立,牛黨把持朝政,形勢對他更加不利。他隻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鄭亞對他比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溫暖;同時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得以暫免時時遭受牛黨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正因為詩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鳥喜歸乾巢之感。“晚晴”作為一首有著深刻寓托的詩,寫作手法更接近於“在有意無意之間”的“興趣”。詩人也許本無托物喻誌的明確意圖,隻是在登高覽眺之際,適與物接而觸發聯想,情與境諧,觸發感慨之情,從而將一刹那間別有會心的感受,融化在對晚晴景物的描寫之中,所以顯得特別自然渾成,不著痕跡。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誌,詩作也略顯淒涼。

李商隱霜月賞析

賞析:寫霜月,不從霜月本身著筆,而寫月中霜裏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詩裏是作為霜和月的象征的。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裏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裏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麵的自然流露。當然不能肯定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

原文:霜月

作者: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賈生李商隱賞析

《賈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詠史詩,意在借賈誼遭遇的典故,欲抑先揚,借古諷今,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1、借用典故。賈誼被貶長沙之典,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作者獨辟蹊徑,特意選取賈誼自長沙召回,宣室夜對的情節作為詩材。

2、欲抑先揚。詩的前兩句,由“求”而“訪”而讚,層層遞進,表現了文帝對賈誼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幾乎會誤認為這是一篇聖主求賢頌。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君臣遇合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盛事。但詩人卻獨具慧眼,抓住不為人們所注意的“問鬼神”之事,欲抑先揚,發出了一段新警透辟、發人深省的議論。

3、借古諷今。全詩有諷有慨,寓慨於諷,旨意並不單純。從諷的方麵看,表麵上似刺文帝,實際上詩人的主要用意並不在此。晚唐皇 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藥求仙,不顧民生,不任賢才,詩人矛頭所指,顯然是當時現實中那些“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封 建 統 治者。

關於本次嫦娥李商隱賞析的問題分享到這裏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