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來給您講解有關馬嵬袁枚詩句賞析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您,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麵一起來看看吧!

馬嵬袁枚是清代文學家袁枚的詩號,他的詩作以清新、婉約、細膩著稱,受到了廣泛的讚譽。以下是對幾首馬嵬袁枚詩句的賞析。

馬嵬袁枚詩句賞析

《臨安春雨初霽》中有一句“梅梢靜雪,恰似斷煙”。這句詩以春雨初霽為背景,將梅梢上的雪與斷裂的煙霧相比,形成了一幅婉約、細膩的畫麵。詩人用極簡的文字描繪出雨過天晴後的清新景象,給人一種恢弘而又柔美的感受,使人仿佛身臨其境。

另外一句“繡帶湖山三兩片,落花時節又逢君。”出自《次韻高君平花繡閨怨》。這句詩將湖山的美景與落花的盛開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向往,以及對愛情的期待。繡帶湖山是一種美麗的自然景觀,而落花時節則是一種浪漫而短暫的時光。詩人將這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詩句更加富有意境和感情。

還有一句“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這句詩出自《遣懷》。詩人用“濃睡不消殘酒”來描繪自己的酒醉和酒醒之間的狀態,借此來表達自己思念的深濃。而“試問卷簾人”則是表達了詩人對心上人的思念和期待。整首詩言簡意賅,富有情感,給人一種深沉而又悠遠的感覺。

馬嵬袁枚的詩作不僅展示了他的文學才華,還表達了他對自然、愛情及人生的獨特見解和情感。他的詩句不僅具有清新、婉約的風格,而且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力。讀他的詩,能夠使人置身於世外桃源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愛情的甜以及生命的真諦。馬嵬袁枚的詩作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譽,他的詩句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欣賞。

馬嵬袁枚詩句賞析

原文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鑒賞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不知引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長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也表達了對二人愛情悲劇的同情。袁枚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長恨歌》和《石壕吏》是為人所熟知的著名詩篇,其創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一以帝王生活為題材,一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成鮮明的對照。 《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陝西候補官缺,路過馬嵬驛所作,共4首。袁枚與愛妾分別,遠赴陝西,實屬身不由己,聯想到白居易《長恨歌》所寫李楊情事,認為百姓的生離死別不勝枚舉,李楊二人的生離死別並不值得同情。當年流傳的而且又寫入《長恨歌》中的關於唐玄宗和楊貴妃七喜相會的愛情故事,並不值得歌唱,因為人世間還有能拆散夫妻的“銀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經受了生離死別的痛楚。像石壕村裏那樣兒子戰死而媳婦守寡,老翁逾牆而老嫗應征之類夫妻訣別的情景,比玄宗和貴妃的愛情悲劇更能催人淚下,涕零如雨了。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兩句,表現了詩人對下層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淚比長生殿上多”一句,揭露了社會上的種種不幸迫使諸多夫妻不能團圓的現實。 全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 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後麵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舊的也變為新的,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雲:“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袁枚的這首《馬嵬》很有意思,從題到文,處處有典故,然而又都是大家熟知的典故,所以讀起來覺得很通俗,但詩中又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很值得回味。題目是“馬嵬”,就是唐玄宗被逼處死楊貴妃的地方——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西)。當時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逃亡四川,途經馬嵬驛,部隊不肯西行,最後迫使唐玄宗處死了楊國忠和楊貴妃。袁枚的詩就是對這件事有感而發。第一句的“長恨歌”,指的是白居易著名的長詩《長恨歌》,其中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寫得纏綿悱惻,令人同情。第二句的“銀河”,則是指牛郎織女的故事,他們被銀河阻隔,也是很悲慘的。第三句的“石壕村”,是指杜甫所寫的《石壕吏》,詩中有一對老夫妻,因官府抓人當兵而分離。第四句的“長生殿”,是唐皇宮中的一座宮殿,《長恨歌》中有詩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是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在一起海誓山盟。第一句是因史事有感,第二句講人間離散多,第三句舉一個例子,第四句將它與第一句的史事相比。這真是往複回旋,如環無端,句句引人遐想,句句發人深思。

古詩清明賞析

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淒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賞析 《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淒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李白名詩賞析

李白的詩及其賞析:1、《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素有遠大的抱負,他立誌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但在很長時間裏都沒有得到實現的機會。天寶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歲,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異常興奮。他滿以為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時機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與兒女告別,並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 詩一開始就描繪出一派豐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這不僅點明了歸家的時間是秋熟季節,白酒新熟,黃雞啄黍,顯示一種歡快的氣氛,襯托出詩人興高采烈的情緒,為下麵的描寫作了鋪墊。 詩人攝取了幾個似乎是特寫的“鏡頭”,進一步渲染歡愉之情。李白素愛飲酒,這時更是酒興勃然,一進家門就“呼童烹雞酌白酒”,神情飛揚,頗有歡慶奉詔之意。顯然,詩人的情緒感染了家人,“兒女嬉笑牽人衣”,此情此態真切動人。 飲酒似還不足以表現興奮之情,繼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一邊痛飲,一邊高歌,表達快慰之情。酒酣興濃,起身舞劍,劍光閃閃與落日爭輝。通過兒女嬉笑,開懷痛飲,高歌起舞幾個典型場景,把詩人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活靈活現。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描寫自己的內心世界。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這裏詩人用了跌宕的表現手法,用“苦不早”反襯詩人的歡樂心情,在喜悅之時,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詩人曲折複雜的心情的真實反映。正因為恨不在更早的時候見到皇帝,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跨馬揚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遙遠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馬”表現出詩人的滿懷希望和急切之情。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詩從“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聯想到晚年得誌的朱買臣。據《漢書·朱買臣傳》記載:朱買臣,會稽人,早年家貧,以賣柴為生,常常擔柴走路時還念書。他的妻子嫌他貧賤,離開了他。後來朱買臣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做了會稽太守。詩中的“會稽愚婦”,就是指朱買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淺輕視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會稽愚婦”,而自比朱買臣,以為象朱買臣一樣,西去長安就可青雲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態溢於言表 詩情經過一層層推演,至此,感情的波瀾湧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麼得意的神態;“豈是蓬蒿人”,何等自負的心理,詩人躊躇滿誌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因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了解李白的生活經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義。而在藝術表現上也有其特色。詩善於在敘事中抒情。 詩人描寫從歸家到離家,有頭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陳其事的賦體,而又兼采比興,既有正麵的描寫,而又間之以烘托。詩人匠心獨運,不是一條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裏,有曲折,有起伏,一層層把感情推向頂點。猶如波瀾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醞蓄得更為強烈,最後噴發而出。全詩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現得真摯而又鮮明。

2、《蜀道難》。本文作者排斥《蜀道難》寓意舊說,認為中唐姚合《送李餘及第歸蜀》詩中“李白蜀道難,羞為無成歸”即已說明此詩的主題。《蜀道難》極言蜀道之險惡,又寫了“人惡”。陳人陰鏗《蜀道難》中有句“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已說明蜀道如同功名之道,如將“人惡”與“無成”聯係,則主題逐步明朗化。詩中“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正是李白一再碰壁之後的憤激之詞。作者推斷此詩是初入長安或詔赴長安後不久的作品。

3、《行路難》。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蕩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麵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曆史人物的經曆,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隻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裏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隻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複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衝擊。中間四句,剛剛慨歎“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麵的反複回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汙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於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麵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4、《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的古風《夢遊天姥吟留別》一直是高中語文課本的保留篇目,長期以來,編者和教者都將其定為遊仙詩,詩的主旨是通過對光明歡樂的仙境描寫,反襯黑暗齷齪現實,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筆者以為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夢遊天姥吟留別》並非遊仙之作,而是曲折地反映現實的詩篇,詩的主旨也絕非教參所言的對神仙世界的向往,而是詩人官場曆險後的濟世理想幻滅的失落。從李白的生平經曆和詩歌本身可尋蛛絲馬跡。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遊。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遊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經人舉薦,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後11年內,繼續在黃河、長江的中下遊地區漫遊,“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但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複國家統一的抱負應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後,李白也因此獲罪,被係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年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從二十五歲出蜀,到六十二歲病逝,李白一直都沒有放棄他“乘風破浪、掛帆濟海”的政治理想。而唐代知識分子要想實現理想,應舉入仕應為正路,可李白偏偏不屑。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舉薦李白,玄宗對李白之名也早有耳聞,於是召他到長安。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顯然,李白是想在長安有一番作為,要像蘇秦那樣佩六國相印,實現濟世懷抱。這樣看來,李白的基本思想是入世,不是出世。

再看《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本身,可謂暗示多多。天姥山上的洞天仙境,是李白心目中的長安宮廷,從耳聞之到心向往之,從心向往之到夢遊之,從憑借“謝公屐”登上“青雲之梯”到置身於其間,領略一個迷離恍惚、光怪陸離的世界:神仙洞府時而氣象非凡,令人迷戀;時而陰雲密布,令人震恐;時而丘巒崩摧,驚心動魄;時而光輝燦爛,仙人雲集。所有這一切,最終歸於一夢,一下子到從雲端拋入地麵,眼前唯餘枕席,所有繁華,如“煙霞”般頃刻化為烏有,至此怎能不心生“古來萬事東流水”的嗟歎。從神往到夢遊到墜落的天姥山之行,剛好與李白憑道士吳筠的舉薦二入長安,一度得意殿前,後因一身傲骨遭權貴排擠,僅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的經曆相似。“攀龍墮天”的經曆,使李白覺得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破滅,而理想幻滅後的極度失望和無比憤激,隻能借助詩歌來表達。但畢竟,事涉朝政,語幹禁忌,李白巧妙地借助比興言誌的手法,將鬱積於胸的激情傾吐出來,借遊仙之酒杯澆失意之塊壘,這才是李白創作此詩的用意所在。

基於以上兩點認識,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是運用浪漫的手法曲折地反映現實之作,決非遊仙詩;詩的主旨也不是向往神仙世界,表達出世願望,而是表達濟世理想幻滅後的嗟歎與憤激之情。 5、《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隻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是一首五言絕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境內,宣州是六朝以來的江南名城,南朝著名的兩位詩人,人稱大、小謝都在這裏當過太守,這兩位都是李白心儀的詩壇前輩,特別是小謝,更是一再於詩中提及。李白一生七次遊曆宣城。這首詩寫於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秋天,此時他已經離開長安整整十個年頭了,在這期間,他體會到了從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這兩種社會角色之間的巨大差異,也飽嚐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世態炎涼,但是李白卻絲毫沒有向世俗低頭,更不會趨炎附勢,他在酒中求道,山裏作樂,盡管也落得逍遙自在,但是內心的孤寂卻是一直像影子一樣,寸步不離的。李白一個人呆在山中,身邊既無親人,也無朋友,甚至連有生命的東西都遠遠離開了他,"眾鳥高飛盡",連鳥兒也迫不及待,不約而同地遠走高飛了,高高地飛開,統統地離去,連一隻鳥都沒有剩下,"高飛盡",把鳥兒的飛去寫得這麼堅決徹底,毫不留情,真有一種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悲劇色彩,但這還不算,不但是有生命的飛鳥不肯留下,哪怕連會動的雲彩也不例外,"孤雲獨去閑",天上隻剩下一片孤單的雲彩,留在這裏不是還有李白可以做個伴嗎,不,那孤雲雖然孤獨,卻也羞於和李白同流合汙,而要堅決與他劃清界限,"獨去閑",雖然不像鳥兒那樣可以展翅高飛,但是也從容地、義無反顧地飄走了,……當一個人身邊無人作伴時,大概內心總希望有什麼東西來陪伴他,或者是看天上雲卷雲舒也好,或者是聽樹上鳥鳴鳥唱也好,但現在卻都離他而去了,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孤家寡人"了。杜甫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嶽陽樓》)似乎還有一些期盼和希冀,而此時的李白真可謂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了。那麼李白既然不但被世人所冷落,甚至不管是有生命的"眾鳥",還是無知覺的"孤雲",總之是世間一切能動彈的全都厭棄了李白,周圍萬籟俱寂,沒有一聲鳥鳴,沒有絲毫動靜,在這種清幽寧靜之中,李白在想什麼?有沒有反思,或者後悔自己這大半生來的作為舉止呢?他沒有,因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可以找到靈魂的寄托,在大千世界中找到知音!"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世上還有一個對自己情有獨鍾的夥伴,就是那對麵的敬亭山,這一方麵是李白能夠苦中取樂,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樂觀精神,另一方麵也是一種更加深層的悲哀,因為"敬亭山"隻是一座無知無覺,既不能"飛",也不會"去"的山呀!可是李白沒有屈服,沒有向世俗低頭,這座山是他的知音,知音在什麼地方?耐得住寂寞,我行我素,有鳥也好,無雲也罷,都奈何不了我一絲半毫!這就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兩不厭"的根本原因,所以說,這是在寫自己的孤獨,在寫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在寫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找安慰與寄托,正如《詩經》中所說的,"我心匪(匪即非)石,不可卷也。"或者如莊子在他的名篇《逍遙遊》中所稱道的那樣,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難怪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要讚此詩為"傳獨坐之神"了。 6、《將進酒》。唐玄宗天寶十一年,李白和他的兩位朋友岑勳、元丹丘相聚於嵩山,煮酒論時世、談人生,在酒酣耳熱、胸膽開張之時,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將進酒》。

李白自稱“酒中仙”,一生不僅愛喝酒,而且還寫下了無數篇與酒有關的詩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既是“酒仙”,又是“詩仙”,不知是詩成就了李白的“酒名”,還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詩名”,酒與詩,成了李白的生命。正因了這層特殊的關係,由李白寫出的勸酒歌也就更加的非同凡響。

這一年,李白被“賜金放還”、遠離政治中心已有八年多了。八年來,李白憂國憂民的的心情一直未變,可是又無用武之地,52歲的他,隻能寄情於山水之間,放浪於形骸之外。得朋友岑勳相邀,“登嶺宴碧霄”,然席間“對酒忽思我”,不由得使詩人涕淚縱橫、長嘯嗟歎。時光流逝,功業無成,英雄老去,世多紛擾,於是李白借《將進酒》之調,吟出了這千古絕唱。

李詩開篇就寫出了一個典型的意象:黃河之水。想起那滾滾滔滔的黃河水,曆史不過是一個瞬間,人生也無非是浪花一朵。人生是渺小的,亦是短暫的。如何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有所作為,成為一個瞬間的永恒,使李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起句雖曰“天上來”,見其豪邁;但隻那句“不複回”,便讓人頓生蒼涼之感,使人不由得悲從中來。緊接著李白就寫出了第二個意象:鏡中白發。曆史是無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裏去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是每一個有思想、有作為的人應該去做的。在這裏,詩人並非停留在一般意義上的對時光匆匆流逝及人生短暫的哀歎惋惜,而是在更高層麵上關注著自我存在的價值。從25歲仗劍東遊,至44歲“賜金放還”,到如今的滿頭白發、一臉皺紋而流離落拓,如何不讓人嚎啕痛哭!一腔的抱負,滿腹的才華,多年的漫遊,半生的追逐,算而今才恍然驚醒,可歎,可歎!想起他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搏搖直上九萬裏”《上李邕》,他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他的“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梁父吟》),他的“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真是叫人如錐刺骨、痛入骨髓!但李白並沒有停留在這痛楚與悲傷之上,人生的風雨中這點痛又算得了什麼呢,誰見過流淚的李白?即使流淚也要流在心裏,所以此時的他即而把筆墨轉向了激越。“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既是對朋友的勸勉,也是對自己的安慰,更是對那個埋沒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控訴!人生得意之時就盡情歡樂吧,莫讓這杯中酒空對了一彎明月!更何況人生得意之時真是少之又少,千萬不要辜負了這般美好的一刻啊!終於,李白在情感迂回百折之後,發出了這句振聾發聵的聲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它是詩人自我價值的宣言,充分展示了自我深藏著的那顆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積極用世的痛苦心靈。其精神,何其樂觀自信;其氣概,何其慷慨激昂!然而在這樂觀慷慨的背後,我們更深深觸摸到了他那顆痛苦的心:“必有用”正說明此時“無有用”,雖“天生我材”,又有何用?“還複來”正說明此時“未複來”,想李白年輕時“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接濟之”(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輕財好施,豪蕩使氣,而現在呢,“千金散盡”、流離江湖,竟不知所以!豈不悲哉!還是不要去想這些“勞什子”吧,隻管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暫且忘卻政治人生的煩惱吧,索性在醉眼朦朧中縱情放歌,“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酒筵上勸酒的場麵與話語,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而放聲高歌,又把詩情推入高潮,詩人終於找到了一個情感的出口,激情終於似火山噴發。李白醉矣!而此時的李白才是一個真實的自我,一個真切的自我;而此時的言語才真是“掏肝掏肺”,無所避諱!“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自己是想“封侯拜相”,但並不是羨慕榮華、貪圖富貴,而是想建功立業,“濟蒼生”“安社稷”,而一旦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自己就寧願長醉而永遠不再醒來,因為才不至於使他麵對國家命運和自身理想的無奈和悲哀時,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淵。而這所有的一切,又有誰能理解呢?李白是寂寞的,可自古以來寂寞之人又何止李白一個?“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想想陳王的遭遇,不妨在有生之年喝個痛快!何必去想那些讓人心痛又心碎的事呢?那樣隻會加重自己的痛苦!“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至讀到“與爾同銷萬古愁”,真是讓人肝膽欲裂!此語寫盡了李白內心的痛楚,把一種絕望之感推向了極致!詩篇落腳一個“愁”字,把所有勃發之情都凝聚成“愁”了,這也正是李白對自己一生追求的一個真實寫照。

《將進酒》本是漢樂府曲調之一,是為勸酒而唱的歌辭。李白雖用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身世的悲歎、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這個曆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綜觀此詩,可見出詩人在作疏狂語的更有一種力透紙背的蒼涼與悲憤,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憂愁與哀怨,使人讀之,雖掩卷而久久難以釋懷。

嚴羽評太白詩說:“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嚴羽評本李太白詩集》)可噴出的,卻是句句血,字字淚!不妨以四句詩對李白及其《將進酒》作一個小結,那便是:飄零一生東西南,總把世事看不穿;滿腔豪情且化詩,不作聖賢作酒仙。

7、本文從“明鏡”等語詞的考釋、詩人的構思與詩歌意蘊的探析等方麵著手,主要對鬆浦友久先生對《秋浦歌》的新見解提出不同意見。認為詩中“明鏡”非是喻指秋浦河光亮如鏡,而應解讀為“明亮的銅鏡”;秋浦的命名不是以“秋天的水邊”之意來命名,而應可能是從“府西白山下江成的注入大江的水流”之義來命名的;《秋浦歌》創作不是由“秋浦”的地名與秋景觸發所致,其主旨也非“一般的歎老”,而應是作者內心蓄積的巨大的憂愁的噴發或轉移,詩中的愁憤之情,應是李白幽州之行後產生的憂念天下將亂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又無處傾訴的極度悲憤之情。

宋詞名句賞析

1、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秦觀2、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3、無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5、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秦觀6、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7、晚山千萬疊,別鶴兩三聲。8、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裏,手挼紅杏蕊。——馮延已9、一池萍碎。三分春色: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10、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11、兩地離愁,一尊芳酒淒涼,危闌倚遍。——蔡伸《蘇武慢》12、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疊。——辛棄疾13、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1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15、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賀鑄16、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17、欲將心事付瑤瓊,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嶽飛18、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19、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更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20、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黃庭堅21、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韋莊22、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周幫彥2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24、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麵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25、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26、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27、燕子不知何世,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周邦彥28、隔簾微雨雙飛燕,砌花零落紅深淺。——李珣29、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秋千影。——張先30、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蘇軾31、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樸行人麵。——晏殊3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33、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韋莊34、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鹿虔扆35、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36、昨夜雨蔬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軾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紅肥瘦。——李清照37、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逢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38、流水落花無問處,隻有飛雲,冉冉來還去。——秦觀39、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40、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41、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42、千裏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43、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王觀44、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馮延已45、猶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李清照46、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李煜47、斷鴻聲裏,立盡斜陽。——柳永48、重湖疊山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柳永49、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陸遊50、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陳克5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52、暮雲連極浦,急雨暗長汀。——蘇庠53、落日溶金,暮雲合碧,人在何處?——李清照54、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裏長天暮。——柳永55、沙上並禽池上螟,雲破月來花弄影。——張先56、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馮延已57、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李煜58、軾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59、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60、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秦觀61、笛裏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意。——李清照62、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嚴蕊63、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璟64、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65、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66、昔日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落淚。——周邦彥《解連環》67、生忘形,死忘名,誰論二豪初不數劉伶。——賀鑄68、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69、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晏幾道《阮郎歸》70、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陸遊7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72、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柳永73、到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李重元7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75、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晏殊76、深院閉,小庭空,落花香露重。——韋莊77、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李清照78、白衣蒼狗變浮雲,千古功名一聚塵。——張元幹()79、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範仲庵80、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進進暮暮。——秦觀81、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82、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83、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 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蘇軾84、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85、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孫光憲86、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沙鷺。——李清照8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88、紅酥手,黃滕酒,滿園春色宮牆柳。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陸遊89、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90、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柳永《戚氏》91、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周邦彥《蝶戀花》92、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和月。——歐陽修93、千金難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辛棄疾94、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張孝祥

名句摘抄賞析

名人名句摘抄賞析: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鑒賞: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誌,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誌,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

鑒賞: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鑒賞: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鑒賞: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鑒賞: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豔的金黃與黃金。餘光中《左手的掌紋》。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葉比作黃金,生動形象。

7、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餘光中《聽聽那冷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疊字,展現了文字的音韻美,表現了雪的冷豔與淒麗。

8、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豔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現了牡丹卓越的風姿。

9、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豔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張愛玲《秋雨》。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寫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10、時間好比一把鋒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當,會在美麗的麵孔上刻下深深的紋路,使旺盛的青春月複一月,年複一年的消磨掉。張愛玲《心願》。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對時間的看法,時間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馬嵬袁枚詩句賞析的介紹,今天就講到這裏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篇文章,更多關於馬嵬袁枚詩句賞析的相關知識,我們還會隨時更新,敬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