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您分享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的一些知識,本文內容可能較長,請你耐心閱讀,如果能碰巧解決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影響深遠。在他的一生中,他培養了許多學生,但最得意的四大弟子是顏回、子路、子貢和子夏。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早的學生之一,他聰明才智,虛懷若穀,善於傾聽和學習。孔子對顏回非常欣賞,曾表示:“學之而不厭,誨之而不倦。”在孔子的教導下,顏回成為了一位才華出眾的學者和政治家。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是子路。子路是孔子最親近的學生之一,他勇敢正直,富有正義感,並且對孔子非常忠誠。孔子對子路的才能和品德都非常讚賞,曾稱讚他為:“吾之聞學也,焉而不降其聲,而問之到於四方。”子路在孔子的熏陶下,成為了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社會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第三,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是子貢。子貢是一個聰明、勤奮的學生,他非常喜歡思考問題,並致力於實踐。孔子對子貢的智慧和工作能力非常讚賞,曾表揚他:“貢可說也,而朝可以敬。”子貢在孔子的指導下成為了一位謙虛有禮但又極富才幹的政治家。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是子夏。子夏是一個勇敢堅韌的學生,他聰明機智,熱心助人,並且對孔子充滿信任。孔子對子夏非常欣賞,曾稱讚他的才智:“彼其之子夏,予之才也。”子夏在孔子的啟發下,成為了一位傑出的學者和思想家,為後世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思想作品。

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顏回、子路、子貢和子夏,都是學識淵博、德行高尚的傑出人物。他們不僅在思想上得到了孔子的啟發和教導,還在政治、教育等領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成就不僅為後世的學者和政治家提供了良好的榜樣,也為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

孔子是四大得意門生分別是:

一、大弟子--顏回

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讚最多,讚其好學、仁人。曆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曆代帝王封贈有加。

二、二弟子--仲由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孔門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三、三弟子--端木賜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四、四弟子--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山東嘉祥縣)。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與其弟子的故事:

一、孔子帶弟子子路周遊列國時,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就讓子路撿起來,不料子路懶得彎腰便假裝沒聽見。孔子沒說什麼,自己彎腰撿起了馬蹄鐵,用它在鐵匠那兒換來3文錢,又用這錢買了十七八顆櫻桃。

出了城,二人繼續前行,經過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厲害,就把藏在袖子裏的櫻桃悄悄地掉出一顆,子路一見,趕緊撿起來吃。孔子邊走邊丟,子路也狼狽地彎了十七八次腰。

孔子笑著對子路說:要是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了。小事不幹,將來就會在更小的事上操勞。

二、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嚐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髒的飯粒拿起來吃了。孔子歎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顏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仲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端木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曾子

孔子最得意的十大弟子

十大弟子:1、顏淵(顏回)2、閔子騫(閔損)3、冉伯牛(冉耕)4、仲弓(冉雍)5、我(宰予)、6、子貢(端沐賜)7、冉有子8、曾子9、子夏、10、子遊

一、德行科的四大弟子:顏淵(顏回)、閔子騫(閔損)、冉伯牛(冉耕)、仲弓(冉雍),都是苦出身,為這一科的代表人物。

他們四個,冉伯牛最大(比孔子小7歲),閔子騫次之(比孔子小15歲),仲弓又次之(比孔子小29歲),顏淵最小(比孔子小30歲)。但顏淵反而排第一。顏淵是孔子姥姥家的人,孔子最心疼。他的特點是,從不多說,從不頂嘴,從不怠惰,特能琢磨老師的想法,老師最喜歡。閔子騫,也不愛說話,但“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先進》11.14),孔子也很欣賞。他是有名的大孝子,閔家的人,誰都誇他,沒一個不說好(《先進》11.5)。這裏排第二。冉伯牛有什麼美德,不知道。《論語》提到他,就一件事,隻說他有惡疾(麻風病),臨死,怪可憐的,孔子去看他,拉著他的手,惋惜得不得了(《雍也》6.10)。這裏排第三。仲弓最後。孔子誇他,“雍也可使南麵”(《雍也》6.1),有人君之相。他的特長,本來在政事,似乎應入政事科,但他有一大美德,曰“不佞”(《公冶長》5.5),很合格。他也是一不愛說話的主兒。孔子認為道德好,學問好,應該做官,但這幾位,隻有仲弓,接替子路,做過季氏宰(《子路》13.2)。閔子騫,太清高,季氏派他當費邑宰,他撒腿就跑,一口氣跑到汶水的北邊(《雍也》6.9)。顏淵、冉伯牛,也沒當官的記錄。孔子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泰伯》8.13)。他生活的時代,分明無道,當學生的該怎麼辦?是躲家裏,枕著胳膊喝涼水,還是死乞白賴找官做,管他幹淨不幹淨,先參與一把?孔子很矛盾。安貧樂道躲家裏,道德肯定最高,但高尚的結果,是無所作為,和隱者沒什麼兩樣,孔子又不樂意。孔子喜歡老實巴交,“訥於言而敏於行”(《裏仁》4.24),“剛、毅、木、訥,近仁”(《子路》13.27)。人,一定要“木訥”,麵無表情,不善言辭。但春秋晚期,人處亂世,老實是無用之別名。戰國更是。他把老實巴交的學生擱家裏,感動身邊的人;有本事的學生撒外邊兒,說服外邊的人,各有各的用。但在他的心目中,後三科比不了第一科。他明白,要想冰清玉潔,就得待家裏,隱士的道德才最高尚。

二、言語科的兩大弟子:宰我(宰予)、子貢(端沐賜)是言語科的代表。

他們都能說會道,這兩位,和顏淵是一輩,宰我比顏淵大兩歲,子貢(端沐賜)比顏淵小一歲。孔子離不開能說會道的人,但能說會道,他又討厭。能說會道,有兩大壞處:一是食言自肥,說了做不到,丟人;二是說話不得體,把事辦砸,得罪人。如宰予晝寢,孔子破口大罵,“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俗話說,狗屎上不了牆,話非常難聽。他挨罵,不是因為白天睡大覺,而是說話不算話。他肯定發過誓,決不在白天睡大覺(《公冶長》5.10)。光看這條,不看其他,你根本想不到,他居然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宰我性格倔,老師講三年之喪,他抬杠,說時間這麼長,禮必壞,樂必崩,沒必要。老師說,服喪期間,吃好的,穿好的,你心裏踏實嗎?他說踏實,偏不順著老師的心意。孔子說,宰予不仁,真是沒良心的東西,誰不是爹娘養,爹娘養你三年,才能脫離懷抱,難道不要回報,他怎麼能說這話(《陽貨》17.21)。子貢也是言語科,不但會做買賣,有政治、外交方麵的才能,本事相當大,對孔子,也是忠心耿耿,一點不比子路差。孔子回到魯國後,他在魯國的政界,影響特別大,三桓中的叔孫武叔說,子貢比他的老師還高明(《子張》19.23)。特別是顏淵、子路死後,在孔門弟子中,他地位最高。但孔子對他,評價並不高,說跟顏淵比,他差遠了(《公冶長》5.9)。子貢有本事,頂多是個器。什麼器,曰瑚璉之器(《公冶長》5.4)。瑚璉是什麼器?古代盛飯的家夥。孔子說,他修養不夠,還做不到恕(《公冶長》5.12);與人攀比,也是壞毛病(《憲問》14.29)。能說會道的學生,孔子不喜歡。

三、政事科的兩大弟子冉子、有子和曾子。冉有是其中之一。

冉有長於理財。怎麼理?主要是劫貧濟富,“損不足而奉有餘”(《老子》第79章)。他幫孔子管家,這麼管;幫季氏管家,也這麼管。人才是人才,太勢利眼。公西赤出差,“乘肥馬,衣輕裘”,他使勁兒給他媽送米,孔子不樂意(《雍也》6.4)。季氏比周公闊,他還幫他搜刮,孔子叫學生“鳴鼓而攻之”(《先進》11.17)。季路和他不一樣。冉有能治一城,他能治一國,誌氣大,本事也大(《公冶長》5.8、《先進》11.26),但他對老師特忠誠,門裏的事高於門外的事,總是鞍前馬後,替老師張羅。季路比孔子小9歲,是孔門的大師兄,冉有和宰我同歲,是晚輩。但這裏把冉有擺在季路前。冉有,當季氏宰時間最長,孔子死後繼續當,在官場陷得最深。孔子死後,似與師門無來往,誰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

四、文學科的兩大弟子:子夏、子遊。

在孔門十哲中,是最小的一輩兒。他倆,歲數差不多,興趣差不多,但處理問題,兩種風格。子夏的特點,是熱衷小道,追求細節。

子夏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子張》19.4),當是孔子針對他的弱點而講。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子遊對他頗有微詞,說他光注意“灑掃、應對、進退”,舍本逐末,不識大體,他反唇相譏,認為沒有小,哪有大(《子張》19.12)。一個重小,一個重大。子夏泥於小,導致行動遲緩,作風與子張也不一樣。孔子說,子張的毛病是 “過”,大刀闊斧,幹什麼都容易過梭;子夏的毛病是“不及”,幹什麼老趕不上趟(《先進》11.16)。

孔門四科,哪種對後世影響最大?不是德行,不是言語,不是政事,主要是文學。儒學靠書本傳世,他倆對儒家經典的傳授貢獻最大,尤其是子夏(他也搞政治,很多學生都是政治家)。戰國和漢代,子夏很有名。

古代取仕,選舉方法不斷變,但大體不出這四科。學生,能說會道是言語科,理財管人是政事科,知書達理是文學科,都比德行科低一截兒。孔子認為,不愛說話,不能幹,像顏淵那樣,很好;能幹,不愛說話,像仲弓那樣,也行;最最不能容忍,是像子路那樣,多嘴多舌,抬杠,搶風頭。能說會道,肯定入不了德行門。

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各自特點

大弟子---顏回,得意等級:四顆星。優點:學習認真,好學不綴,尊師重道,考慮問題全麵;缺點:創新不足。孔子評價:斯人難再得

二弟子---子路,得意等級:四顆星。優點:知錯就改,武藝高強,膽色過人,是孔子的貼身保鏢;缺點:有匹夫之勇,無智者之謀。孔子評價:最忠實的追隨者

三弟子---子貢,得意等級:三顆星。優點:善於謀略,富甲天下,一生追隨孔子,是孔子遊學天下的讚助商;缺點:相對於做學問,更喜歡經商。孔子評價:任勞任怨

四弟子---曾參,得意等級:一顆星。優點:踏踏實實求學,忠實憨厚,謙虛謹慎,厚積薄發,至誠至孝;缺點:進取不足,大器晚成型,孔子到死也沒發現他的才能,但是最終繼承孔子衣缽的人卻是他,孟子是他的再傳弟子。孔子評價:他是個誠實孝順的人。

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顏回

孔子的所有弟子中,他最喜歡的自然是顏回。顏回何以成為他的得意弟子?從《論語》裏關於顏回的記載,我們可以做個小小的分析。

顏回是個聰明而勤奮的學生。聰明人一般都會受到老師喜歡,自古皆然。孔子曾經讚揚子貢,說他是“告諸往而知來者”的聰明人。但孔子問子貢他和顏回誰更強十,子貢自稱不如,說顏回是聞一以知十,而自己不過聞一以知二。孔子聽了也說,我讚成你說比不上他。側麵反映了顏回的聰明。顏回的聰明不僅是天資問題,而且因為他非常勤奮。在顏回英年早逝之後,孔子談論他時,還惋惜的說,可惜他死太早了,我隻看到他不斷的進步,沒有見過他停滯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談論時,孔子也屢屢說起顏回的好學。

但聰明的學生在老師眼中,往往也是非常危險的人。青出於藍尚且不論,恃才傲物的人古今都有,比如三國之楊修,玩弄知識是非常危險的。但顏回並不驕傲。他尊敬老師,恪守學問之道。在尊敬老師方麵,孔子都感到驚異。孔子曾經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沒提出過什麼不同的意見,像個愚笨的人。但觀察他私下和別人談論,才發現他對我的見解發揮得很好。這種尊重老師,不輕易從知識上當麵辯駁老師的做法,大概在顏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顏回之所以尊重老師,是他佩服老師的學問。他曾經感慨道:老師的思想和學問,我抬頭仰望它,愈望愈覺得高,我研究它,愈鑽愈覺得深。看見它好像在前,一忽兒卻又好像在後麵去了。老師善於循序漸進地誘導我,用文獻典籍豐富我的知識,用禮節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習也不能。我已經用盡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麵。雖然想攀登上去,卻感到沒有路可上去。這無疑是對孔子學問、教學的最高讚美了,這種發自內心的讚美,自然贏得了孔子的由衷喜愛。所以孔子說,顏回對我的話是無所不喜歡。並且有點遺憾的說,顏回非助我者也。但一個老師,能夠找到在學問上“狂熱”追隨自己的人,無疑是一件幸事。

在恪守學問之道上,《論語》記載了這麼幾件事。顏回談論自己的誌向時,明確表示,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這種謙虛的態度,使他遠離了聰明帶來的危險。孔子在和魯哀公談論學生中誰好時,讚揚顏回不把怒氣發泄到別人身上,不犯同樣的錯誤(不遷怒,不貳過)。那時顏回已經死了。孔子還把顏回和其他弟子比較,說他的思想能夠長期不離開仁德,而其他弟子隻能短時間想到仁德。顏回曾經問孔子什麼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經典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回點頭道:“弟子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話切實去做。”

顏回之所以受到孔子喜歡,其中可能含有孔子愛憐的成分。顏回一生學問雖高,但並無政治成就。孔子說顏回賢德,所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其中顯示出的不僅僅是顏回的賢德,而且有他的窮困。孔子因此憤憤不平的說,顏回的道德和學問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卻那麼貧窮!顏回也曾經向孔子問怎樣治理國家(問為邦),表現了他有意在政治領域一展才華的抱負。誰知天不予人,竟讓他英年早逝!孔子回憶起來,自然充滿了悲痛和愛憐之意。

但是這些都不是孔子喜歡顏回的最重要原因。孔子真正喜歡顏回,是因為他從顏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樣,顏回也是比照老師而行事的。

對孔子而言,他的思想與行動是一致的。而在弟子中,大概隻有顏回才能做到。比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君子固窮的做法,隻有顏回能夠與他相比。在政治理想上,孔子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隻有我和你能這樣了。這簡直是孔子看到了跟隨自己一身的影子!所以他說“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學習多年卻不以做官為意,這種人太少了)時,簡直就是在說自己和顏回!顏回大概也知道自己和老師不僅是師生關係,更是知音關係。孔子出遊列國時被囚禁在匡地,顏回落後了,後來趕到時,孔子不無欣慰與憂慮的說,我以為你死了呢。顏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師還活著,我怎麼敢死呢?

在顏回死後,孔子表達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論語》記載道:“顏淵(即顏回)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孔子說,我不為這個人悲傷,還為誰悲傷呢?在安葬顏回時,孔子又以一個知音的角色出現了。顏回的父親和孔子的弟子都想以較富貴的禮節安葬顏回。但孔子不同意,因為按照禮節,他和顏回都恪守的禮節,這是不可以的。最終孔子的弟子依然以厚禮埋葬了顏回。孔子心知這違背了禮節,於是說,顏回把我看成父親,我卻不得把顏回看成兒子,這不是我的本意啊。當年孔子的兒子孔鯉死時,也是薄葬的。說明孔子並不以不厚葬為無禮。而弟子的行為恰好違背了他的意思。假如顏回還活著,一定會反對這種行為。

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孔子和顏回從德行上給我們做出了師生的最好榜樣。我們惟有心向往之……

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畫像

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遊、子夏,這十個人被後人稱為“孔門十哲”。

這一說法出自《論語·先進》,孔子曾列舉了十位弟子的修養和成就:德行優秀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擅長辭令的有宰我、子貢;通曉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精通製度文獻的有子遊、子夏。部分弟子介紹

1、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為人謙遜好學,不幸早死。主要作品是:《論語》(編集者之一)。

2、閔子騫(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閔損,字子騫,尊稱閔子,世以字行。其一說,在魯國青州宿國(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曹村鎮閔祠村)人。其二說,出生於春秋末期魯國曲阜,其先祖是魯國第四代國君魯閔公,其父閔世恭為八世祖。君避戰亂遷到棠邑(今魚台縣張黃鎮大村)。

3、冉耕(約前544~?),春秋末魯國人,字伯牛。為人端正正派,善於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並稱。因惡疾早逝。唐元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鄆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東平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改封為“鄆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關於孔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的問題分享到這裏就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