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平仄規則,老鐵們想知道有關這個問題的分析和解答嗎,相信你通過以下的文章內容就會有更深入的了解,那麼接下來就跟著我們的小編一起看看吧。

律詩平仄規則是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規範,其遵循的是音韻的平仄變化。平:音調平緩,聲調不變;仄:音調變化,聲調上升或下降。根據律詩平仄規則,我們可以用平仄的變化,表達豐富的情感和意境。

律詩平仄規則

古人有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句話簡潔明了地概括了律詩的平仄規律。按照這個規則,我嚐試寫下一首古風律詩:

踏罡紅疆矢,翩舞丹青之雲。

悠揚笙簫聲,戰鼓催人魂。

風卷紛紛蘅皋雪,雁行橫跨時空群。

醉臥溫柔夜,月華映淚痕。

這首詩共四句,每句都遵循了平仄規則。第一句“踏罡紅疆矢”,以仄平平仄平的格律構成,平仄交替之間帶有一種力量感。第二句“翩舞丹青之雲”,以平平仄仄的格律表現了舞蹈的輕盈和細膩。第三句“悠揚笙簫聲”,以仄仄平平的格律描繪了樂聲的律動和悠揚。最後一句“戰鼓催人魂”,以平仄仄平的格律表現了戰鬥的緊張和激烈。

整首詩通過平仄的變化,展示了一個戰場上的場景。音調的變化,使得詩句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這種規則的應用也從某種程度上保證了詩歌的韻律和和諧。

律詩平仄規則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詩歌創作中有廣泛應用,也對其他文學形式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通過學習和理解律詩平仄規則,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和創作中國古典詩詞,進一步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瑰寶。

律詩平仄規則

律詩平仄的基本規則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律詩平仄的基本規則可為二,記住其規則,有助於對律詩格式的記憶,隻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則能應對而出,勿需死記硬背。其一為相重相間。第一是相重,詩句裏除最後一個字為一個音節,其餘每個節奏單位的平仄,總是相重疊的,如:平平一一仄仄,平平平一一仄仄。律詩中後四句的平仄與前四句完全相同,構成回環往複的聲律。第二是相間,每一詩句,平聲字與仄聲字總是輪流出現,交替使用。上一節奏為平,則下一節奏必為仄,反之亦然。如:平平一一仄仄一一平平一一仄,仄仄一一平平一一仄仄一一平,二、四、六字的平仄必不同。平仄的相重相間規則,使詩句的聲律抑揚而不致單調。其二是粘對。對:指平仄對立,一聯詩句中,上下句同一位置的字,其平聲與仄聲要相對立。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即平仄一致,每兩聯之間,後聯上句的第二字與前聯下句的第二字,平仄要一致。故第三句與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與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與第六句相粘。對七言律詩而言,兩聯的第四字也要相粘。粘對規則使聲調富有變化而不致板滯。若不“對”,稱為“失對”,則上下兩的平仄就會雷同;若不“粘”,稱為“失粘”,則前後聯的平仄又要雷同了。失對與失粘都是律詩的大忌。還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孤平”是指平腳句中,除了韻腳是平聲外,隻有一個平聲字了,這是詩家大忌。對仄腳的句子,即使隻有一個平聲字,也不算犯孤平。具體而言,五言律詩的“平平仄仄平”式,其第一字必須是平聲,“仄仄仄平平”式,第四字必須是平聲;七言律詩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式,其第三字必須是平聲。

五言排律平仄規律

對於五言格律詩來說有如下句式:(a)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仄這兩種句型的特點是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謂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們若要製造點變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後一字移到前麵去,就變成了:(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五言格律詩無論怎麼變化,都不出這四種基本句型。七言詩隻是在五言詩的前麵再加一個節奏單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a)仄仄平平仄仄平(b)平平仄仄平平仄(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格律詩無論怎麼變化,也都不出這四種基本句型。記住上麵這八種基本句型,你的格律詩就起步啦!大家注意沒有?既使基本句型也可以一步一步導出來。隻要記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最基礎的二句,其它的均可導出。掌握規律就不用死記硬背了。這些句型還有一個規律,就是逢雙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的平仄相反,第六字的平仄又與第四字的平仄相反,如此反複就形成了節奏感。看每一句的二、四、六字,你就會知道一個慨念,即“仄平仄”和“平仄平”,隻有這兩種。但是逢單卻可反可不反,這是因為重音落在雙數音節上,單數音節就相比而言顯得不很重要了。

七律的平仄格律

七律是一種中國古典詩體,其平仄格律表如下:第一句:仄平平仄仄平(押韻a)

第二句:平仄仄平平仄(押韻a)

第三句:仄平平仄仄平(押韻b)

第四句:平仄仄平平仄(押韻b)

第五句:仄平平仄仄平(押韻c)

第六句:平仄仄平平仄(押韻c)

第七句:仄平平仄仄平(押韻d)平指平聲,仄指仄聲。平聲是指聲調平緩的字,仄聲是指聲調有抑揚的字。每句七律都有七個字,按照平仄的規律排列,使得整首詩在音韻上保持平衡和和諧。七律的押韻方式通常是aabbccd,即第一句和第二句押韻,第三句和第四句押韻,第五句和第六句押韻,第七句獨自成韻。這種平仄格律的安排使得七律在音調上具有一定的規律和美感,能夠給人以韻律上的愉悅和節奏感。七律也要求詩人在有限的字數內表達完整的意境和情感,對於寫作的技巧和語言的運用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律詩平仄規則及示例

格律詩有四種基本格式。“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而格律詩分為從字數上來說分為五言、七言,律詩則相應分為五律、七律。兩種格式對應四種平仄關係,就成為八種平仄格式。我們舉一種平仄關係為例子,看看五言和七言有什麼不同,其他的大家就可以自行推斷,學習使用。就用第一種格式吧: “仄起仄收” 。我們判斷一首格律詩的平仄都是從一首詩的首句開始,而首句首字是平仄不論的,所以我們這裏說的“仄起”實際上是指首聯首句的第二個字是仄聲。而“仄收”是指首句的最後一個字以仄聲收尾,因為格律詩的韻腳都是平聲字,所以“仄收”實際上就是首句不押韻的寫法。我們來看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首聯首句 “渡遠荊門外” ,遠、外都是仄聲字,首句平仄為 “仄仄平平仄” ,這就是典型的 “仄起仄收” 五律格式。格律詩的平仄格式其實不需要死記硬背,我們一旦得出了首句的平仄關係,就可以利用格律詩平仄 “相對”、“相粘” 的原則推導出整首詩的格式。首句為 “仄仄平平仄”, 相對的第二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我們看第二句: “來從楚國遊”, “國”字為入聲字,在平水韻中為仄聲,這是合律的。再根據二三句相黏的原則,得出第三句平仄為 “平平平仄仄”,“山隨平野盡”。 第四句對句與這聯的出句相對,所以第四句為 “仄仄仄平平”,“江入大荒流”。 合律。後麵四句重複前麵四句的推導,格式和前四句一樣。這就是五律 “仄起仄收” 的基本格式:我們可以對應看李白的這首五律,除了在第七句 “人憐故鄉水” 使用了三四字平仄互換的 “鯉魚翻波” 的 “平平平仄仄” 的變格 “平平仄平仄” 之外,其他的字詞都是嚴合格律的。所以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而七律由於字數的變化,在平仄關係上有一些變化,我們同樣來看 “仄起仄收” 格式,看看七律和五律有什麼不同。同上,平仄格式的判定還是看首句第二字和結尾的字。那麼仄起仄收,就是在這兩個位置上是仄聲。例如杜甫的《閣夜》:首句 “歲暮陰陽催短景”, 平仄為 “仄仄平平平仄仄” ,即“仄起仄收”的七律格式。但是我們仔細看一下,其實這就是五律的 平起仄收 格式前麵添加了兩個仄聲。在五律中, “平平平仄仄” 是平起仄收,加兩個字卻變成了七律的仄起仄收。那麼五律的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加兩個字會變成七律的什麼格式呢?“平平仄仄平平仄” ,變成了平起仄收格式。也就是說,添加了兩個字,五律和七律的平起仄收和仄起仄收兩種格式互換了。但是他們同樣遵守“對”、“黏”的規則。 “歲暮陰陽催短景”,“仄仄平平平仄仄”, 那麼對句的平仄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們看第二句: “天涯霜雪霽寒宵”, 果然是 “平平中仄仄平平”。 同樣我們也可以推出整首七律的平仄關係,方法和前麵五律是一樣的:大家可以對應看杜甫的這首七律,也是符合整個七律平仄格式的。所以律詩的基本平仄關係看首句就可以敲定,但是五律和七律會稍有差別,源於字數的變化。以上是例舉了“仄起仄收”格式,其實統共四種也不過如下:五律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平 七律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有了這些起句,推出整首詩的平仄關係就沒有難度了。推出來的就是基本平仄格式,每樣四種,兩樣八種,隻要是寫律詩,就逃不出這八種基本格式。在這裏跟點讚評論的朋友說聲抱歉。因為個人喜歡平台的編輯器功能(隨寫隨存),所以一直在這裏壓稿,但是除了每天更新一篇之外,並不看。而且在這裏的更新頻率遠低於其他平台。原本打算就這麼一直更新下去,但是被推送到平台內大號洗我稿的文章,投訴也沒有任何反饋。就覺得很沒有意思,本來就是出於老人的一種那麼一絲絲情懷在這裏發文,很多老朋友全都走了。現在這種平台做法對我們這些專心寫文章的人來說其實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很可能某天就不再公開更新了。在這裏和一直在看我這些垃圾文字的朋友說聲抱歉,雖然也可能想通了無所謂,繼續每天發一篇。但是如果某一天不發了,不代表我沒寫,隻是徹底懶得維護這邊罷了。天涯長遠,山水有相逢。

律詩平仄規則例子

講課老師:劉衛平對於平仄的要求和限定具體到一首格律詩中,就表現為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的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簡單來說,平聲字和仄聲字必須交替運用,並且在數量上保持大體的平衡。出句和對句位置相同的字平仄大體相反,兩聯之間又形成一種黏的關係。近體詩隻有五言和七言這兩種組句方式。依照平起、仄起、平收、仄收這四種可能,我們可以組合出的句式有四種。第一種叫平起平收式, 就是開始的兩個字是平聲字,收尾的這個字是平聲字,由於收尾的也是韻字,所以平起平收式我們可以稱作平起入韻式,在五言句式中它就是平平仄仄平。例如李白的詩句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 這個石字今天念的是平聲,過去念的是仄聲中的入聲。如果在七言中呢?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李白的詩句輕舟已過萬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種是平起仄收式,也可以叫做平起不入韻式。在五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平仄仄例如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在七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例如李商隱的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第三種就是仄起平收式,也可以稱作仄起入韻式。在五言中它是仄仄仄平平。例如杜甫的詩句月是故鄉明。在七言中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陸遊的詩句柱杖無時夜叩門第四種就是仄起仄收式。也可以稱作仄起不入韻式。在五言中舉一個張九齡詩句的例子。海上生明月。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在七言中舉一個杜甫詩句的例子。萬裏悲秋常作客。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大家能看到的古往今來所有的律詩和絕句都是由以上的格律句組合成篇。如果你在一首詩中看到兩句以上的句子,它的格律和上邊的任何一種都無法對應,你就可以斷定它不是近體詩。例如杜甫的《望嶽》開始的兩句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它的字調我們標出來就是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和上邊的任何一句都無法對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望嶽》這首詩並不是近體詩,而是一手五古,也就是說它是古代的自由體詩。另有一種拗體詩,情況比較特殊,也不常見,這裏就不做介紹了。我們現在以五言絕句的首句不入韻式為例來說明,五言絕句的組句成篇的基本格式。大家看一下唐人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仄仄平平仄)天寒白屋貧(平平仄仄平)柴門聞犬吠(平平平仄仄)風雪夜歸人(仄仄仄平平)第一句,我們可以把它變做仄仄仄平平,它就成了五言的仄起入韻式。第二種情形我們可以看戴叔倫的《三閭廟》沅湘流不盡(平平平仄仄)屈子怨何深(仄仄仄平平)日暮秋風起(仄仄平平仄)蕭蕭楓樹林(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句變作了平平仄仄平,它就成為五言的平起入韻式。這兩個例子可以讓我們看到五言絕句的平仄規律。可以看出上麵兩首詩都是嚴格遵守平仄規律的,甚至沒有一個字出律,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現實之中如果能做到格律這樣嚴謹的作品其實並不是很多,而且我們做詩的時候,也沒有必要一定以律害意,也就是說有時在創作中,為了能夠自由的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們沒有必要做到完完全全的字有定聲。在某些該用平聲字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偶爾使用仄聲字,在某些該用仄聲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偶爾使用平聲字。這樣就造成作品和格律的要求大體對應又不完全對應的情形。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和香菱談律詩創作的時候就說過:“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這當然是曹雪芹的觀點,借黛玉之口說出。她的觀點是正確的,也就是說遵循格律固然重要,但準確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更為重要。有時候為了抒情達意,不盡合乎格律也應該允許。但是這種靈活的處理,要有一定的度。如果一個人的詩集中都是不合格律的作品,恐怕就不得不說這個人寫詩的基本功是不過關的。古人在創作的實踐中,提出了一個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的口訣叫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如果在五律和五絕中就應該說成“一三不論,二四分明”。在七律和七絕中就是我們說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個意思是在格律詩的寫作中每一句中的單數位置的字,平仄可以適當的靈活處理。而雙數位置的字即二四六,要嚴格的按照要求去用字。這體現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即有精有全的一個精神。這一三不論或者一三五不論,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也給了詩人比較大的寫作自由。但是這種觀點首先要滿足下麵幾個條件才能成立。首先、在一句詩中平聲字和仄聲字的數量應該大體相當。第二、在五言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裏邊,第一個字不能不論。在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個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什麼叫孤平?就是一句近體詩中,除過韻腳字以外,就剩下了一個平聲字。約定俗成,這是格律詩創作中的大忌諱。第三、一句詩的收尾的三個字不能全是平聲,如果三個字都成了平聲,就被稱作三平尾。這也被約定俗成為近體詩創作的大忌諱。當然最後三個字最好也不能全是仄聲。之所以說上麵這個兩種類型是基本格式,是因為格律詩的其它各種格式包括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都是從這兩種類型中推導出來的。隻需要在每句的中間恰當的位置上再加上兩個字,就可以把五言變成七言。在四句詩後邊,按照平仄分布規律再加上四句,就可以把五絕七絕變成五律七律。下麵我們分別做一下介紹七絕第一種我們舉的例子是魯迅的七絕《悼楊銓》。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其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大家可以對應前邊的平仄格式和後邊的具體詩句。七絕的第二種我們舉的例子是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五律的第一種舉的例子是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五律的第二種舉的例子是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七律的第一種我們舉的例子是晏殊的《寓意》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煙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七律的第二種我們舉的例子是杜甫的《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以上我們通過一些典型的詩例給大家介紹了,格律詩組篇成局的基本格式。想要機械的硬背,那是不太容易記住的,也是不必要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先熟悉最簡單的兩種基本格式。根據我們的初學經驗,從五言絕句推導出其它格式是一個竅門兒。也有人認為從格律上來講,絕句是從律詩中截取相連的四句而來的,這種說法當然也有道理。下一個環節要介紹格律詩的對偶。

文章到此結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律詩平仄規則的問題解決了您的問題,那麼我們由衷的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