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老鐵們想知道有關這個問題的分析和解答嗎,相信你通過以下的文章內容就會有更深入的了解,那麼接下來就跟著我們的小編一起看看吧。

範仲淹是北宋時期的名臣,他的《嶽陽樓記》被譽為中國古代散文的代表之作。這篇文章以嶽陽樓為背景,通過作者親身經曆的描寫,展現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人生的深刻體悟。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如下:

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

嶽陽樓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蒼梧、黃麻、治水之中,至於七星之曆,皆不敢久視。故鄉胗列郡縣之間,何言限哉!其在上者居之,其在下者居之。其在前者居之,其在後者居之。大廟堂與小廟堂之間,何言遠哉!有耦者,無耦者,寂寞者,褊急者,何言哀哉!今者,茅塞、禪機、蝦蟆之先,狐媚之後。徐州南山之興,漁樵之町,今則夷其命矣。夫山者,美食士之所以歲遊者也。人者,道人之所以遺眾者也。夫人修之矣。人之所欲適者,嶽陽樓也。嶽陽樓之上,可與以清風、涼水、明月、好景、名山、勝水者也。其欲達南樓者,廬山也。嶽陽樓之下,可與以虞山、蔡渚、丸子、朱兒者也。其欲達北樓者,天嶽也。嶽陽樓者,越天煙、隨風雨者也。觀者如市,人與合為一體者如市之貨,貨不可得而自己得也,故來者無窮,去者無跡,不及明年,來者複至此。此則天下之求名者也,而求名者實無足焉。則嶽陽樓者之求名,禁之若此。欲聞其辭,則正葛洪之東同而西異也。

嶽陽樓之張旗亭者,天人之界也。既極舟楫之巧者,太知其劇而為之。嶽陽樓之櫪仙者,天人之界也。其鍵缺病者,人所知之;其短切跡者,神所無之。昔者,山東之士,耳目疾病者,李冶之玉帛,可以搏鬼;葛洪之方書,可以治鬼。今者南方之士,眼穿必病者,顯晦之中,何所欺哉!

嶽陽樓之東嶼者,天地之間也。德者寡辭,不如心生也。其於心誠者,何罪乎人之有?人之所畏者,天之所畏也。夫鳥之名過於夫人,飛之道亦如之。魚之名過於夫鳥,遊之道亦如之。故李冶有百六十萬之數矣。

嶽陽樓為北宋時期一座重要的建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以嶽陽樓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觀以及人物形象,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全文展示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人生的深刻體悟,給人以深刻的感悟。

範仲淹首先描述了嶽陽樓的壯麗景色,描繪了清風、涼水、明月等美景,表達了嶽陽樓對人們的吸引力。緊他又把嶽陽樓與廬山、天嶽等名山峽水相比,以顯示嶽陽樓的獨特之處。通過這些描寫,範仲淹展現了嶽陽樓的壯美與美麗,讓人對這座建築充滿向往之情。

範仲淹還進一步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情厚意。他通過描寫豐富多樣的山川景色和煙雨之中的嶽陽樓,勾起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用\"其在上者居之,其在下者居之\"等詞句,形象地描繪了故鄉的繁華與美麗。範仲淹的描寫中還蘊含了對人生的洞察與思考,透過嶽陽樓的景色描寫,抒發了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以其獨特的描寫手法和深刻的思考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篇文學佳作模糊了時間的界限,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作者激蕩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無論是描繪嶽陽樓的壯麗景色,還是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範仲淹都用簡練而富有力度的語言,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使得整篇文章充滿張力和魅力。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展現了他對家鄉的深情厚意以及對人生的深刻思考。這篇文章以其特有的描寫手法和獨到的思考角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完這篇文章,人們仿佛置身於煙雨之中的嶽陽樓,感受到了範仲淹對家鄉和人生的思考與感悟。

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

嶽陽樓記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製,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嶽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展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麵。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清晨湖麵上撒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嶽陽樓雄偉壯麗的景象。前人對這些景象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那麼這裏北麵通向巫峽,南麵直到瀟水、湘江,被降職遠調的人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觀賞這裏的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衝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起光輝,山嶽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隻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

至於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麵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鬱,顏色青翠。有時湖麵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裏,有時湖麵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麵波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釋:記:一種文體。可以寫景、敘事,多為議論。但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政治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慶曆,宋仁宗趙禎的年號。文章末句中的“時六年”,指慶曆六年(1046),點明作文的時間。

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職任嶽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範仲淹的朋友。謫守,把被革職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發到邊遠的地方。在這裏作為動詞被貶官,降職解釋。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守,做郡的長官。漢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廢郡稱州,應說“知某州”。巴陵郡,即嶽州,治所在今湖南嶽陽,這裏沿用古稱。“守巴陵郡”就是“守嶽州”。

越明年:有三說,其一指慶曆五年,為針對慶曆四年而言;其二指慶曆六年,此“越”為經過、經曆;其三指慶曆七年,針對作記時間慶曆六年而言。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這是讚美滕子京的話。

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百,不是確指,形容其多。廢,這裏指荒廢的事業。具,通“俱”,全,皆。興,複興。

乃:於是。

製:規模。

唐賢今人:唐代和當代名人。賢,形容詞作名詞用。

屬(zhǔ):通“囑”,囑托、囑咐。

予:我。

作文:寫文章。

以:連詞,用來。

記:記述。

夫:那。

勝狀:勝景,好景色。

銜:包含。

吞:吞吐。

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的樣子。湯湯,水流大而急。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際涯,邊。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或早或晚(一天裏)陰晴多變化。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暉,日光。氣象,景象。萬千,千變萬化。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景象。此,這。則,就。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麵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助詞,的。

然則:雖然如此,那麼。

南極瀟湘:南麵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最遠到達。

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為騷人。

多:大多。會:聚集。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發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覽,觀看,欣賞。得無……乎,大概……吧。

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淫雨,連綿不斷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天氣)放晴。

陰,陰冷。

排空,衝向天空。

日星隱曜(yào):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不為耀,古文中以此當作日光),光輝,日光。

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嶽,高大的山。潛,隱沒。形,形跡。

行:走,此指前行。

檣(qiáng)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杆。楫,船槳。傾,倒下。摧,折斷。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則,就。有:產生……的(情感)。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城。憂,擔憂。讒,讒言。畏,害怕,懼怕。譏,嘲諷。

蕭然:淒涼冷落的樣子。

感極,感慨到了極點。而,連詞,表順接。

至若春和景明:至於到了春天氣候暖和,陽光普照。至若,至於。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波瀾不驚:湖麵平靜,沒有驚濤駭浪。驚,這裏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麵光色交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一,一片。萬頃,極言其廣。

沙鷗翔集,錦鱗遊泳: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在水中遊來遊去。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遊泳,或浮或沉。遊,貼著水麵遊。泳,潛入水裏遊。

岸芷(zhǐ)汀(tīng)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芷,香草的一種。汀,小洲,水邊平地。

鬱鬱: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或,有時。長,大片。一,全。空,消散。

皓月千裏:皎潔的月光照耀千裏。

浮光躍金: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麵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有些版本作“浮光耀金”。

靜影沉璧: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璧。這裏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互答:一唱一和。

何極:哪有窮盡。何,怎麼。極,窮盡。

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寵辱偕忘:榮耀和屈辱一並都忘了。寵,榮耀。辱,屈辱。偕,一起,一作“皆”。

把酒臨風:端酒麵對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臨,麵對。

洋洋:高興的樣子。

嗟(jiē)夫:唉。嗟夫為兩個詞,皆為語氣詞。

嚐:曾經。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為,這裏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二者,這裏指前兩段的“悲”與“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就擔憂百姓。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為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就為君主擔憂。處江湖之遠:處在偏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之:定語後置的標誌。是,這樣。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先,在……之前。後,在……之後。其,指“古仁人”。

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那我同誰一道呢?微,(如果)沒有。斯人,這種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作者簡介: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慶曆三年(1043),參與慶曆新政,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慶曆五年(1045),新政受挫,範仲淹被貶出京。皇祐四年(1052),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範仲淹文學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有《範文正公文集》。

創作背景:

《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賞析:這篇文章通過寫嶽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麵,擴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朗誦

白話釋義:範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範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裏感到昏昏欲睡,就用水煮麵吃。

(範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太陽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誌向。他常常自己講道:“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注釋:

1、孤:幼年喪父之孤。   

2、再適長山朱氏:改嫁到長山姓朱的人家。   

3、世家:家世。   

4、之:到,往。   

5、南都:指應天府,即今河南商丘。這裏的南都學舍為當時著名學舍。   

6、適:嫁。   

7、既:副詞,不久,後來。    

8、去:離開。   

9、嚐:曾經。   

10、給:供應  

朗讀節奏劃分:

範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嚐|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麵。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誌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擴展資料人物背景: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範文正公”。仁宗時,擔任右司諫。

景祐五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協助夏竦平定叛亂。慶曆三年(1043年)富弼、韓琦等人參與“慶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等十項改革建議。

曆時僅一年。後因為遭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2],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諡文正。著有《範文正公文集》。

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於徐州,終年64歲。

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伊川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範文正公全集》傳世,通行有清康熙歲寒堂刻版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範仲淹所作《嶽陽樓記》中的名句,在文中起了點明中心,統領全文的作用。

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翻譯

嶽陽樓記三四段翻譯: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

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麵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

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裏,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出自:《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三四段節選: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創作背景:

慶曆新政失敗後,範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嶽陽樓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

範仲淹一口答應,但是範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嶽陽樓。慶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嶽陽樓記》一記敘文,都是看圖寫的。

賞析:

這篇文章通過寫嶽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麵,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本文全篇僅368字,卻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

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誌。作者又善於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內容和寫法。

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遊泳。”“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及注解

範仲淹:嶽陽樓記 範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製,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嶽陽樓矗立在嶽州(今湖南嶽陽市)西門城樓上,濱臨洞庭湖,極為壯觀,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鼎足而三,被古人推崇為江南三大名樓,久享“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譽。範仲淹這篇《嶽陽樓記》立意高遠,構思別致,詞語精美,不但如畫如詩,傳寫出八百裏洞庭的浩淼氣象,而且似歌似鍾,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凜然氣概,情辭雙絕,千百年來廣為傳頌,堪稱為嶽陽樓文的壓卷之作。 全文可分為五段。第一段敘述作記的緣起,說明因滕子京之請而為重修之嶽陽樓撰記。滕子京是範仲淹的同道好友,慶曆四年(1044)因讒謫守巴陵郡(嶽州),他自己也在慶曆五年因改革失敗,罷去參知政事,出為地方官,作此文時是在鄧州知州任上。共同的不幸遭遇,是範仲淹為滕子京作這篇文章的感情基礎。他既想通過為嶽陽樓作記激勵自己堅持政治理想,也希望規勸友人放寬眼量,立意高遠深沉,決非尋常之文所能比。因有這一番蒙冤遭貶的共同際遇,故而此段行文在點出謫守巴陵郡之後,筆鋒一振,盛讚滕子京的政績:“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讓讀者由今日滕子京的賢能想見昨日滕子京的非奸非愚,由此可知遭貶罪由之虛妄。此段文字簡括,語氣平緩,而內藏機鋒。 第二段首先概寫嶽陽樓之大觀,這是題內應有之文字。嶽陽樓因洞庭湖而攬勝,作者寫景之筆就圍繞洞庭湖而揮灑。就湖之不變者而言,遠銜君山,鯨吞長江,水勢浩淼,橫無際涯,洞庭湖永遠是那麼雄闊壯麗;就湖之變者而言,早晨朝輝光耀,傍晚陰霧淒迷,即便一日之間也是境界迥異,氣象萬千。作者意在抒情言誌,故而寫景之筆稍縱即收,以“前人之述備矣”一語束住上文,既呼應了首段“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暗示自己無意蹈常襲故,以寫景工麗取勝,又啟開下文,引出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昭示文章將以抒發覽物之情為主。 以下兩段筆酣墨飽,著力抒寫遷客騷人情隨景遷,在洞庭湖不同的景象麵前或悲或喜的情感。作者首先用冷峻之筆展示洞庭霪雨之景。湖上陰雨不斷,狂風怒吼,湖中濁浪澎湃,驚濤排空,氣象是那麼險惡,聲勢是那麼恐怖,以至“日星隱耀,山嶽潛形”。這兩句成功地渲染出洞庭湖陰風濁浪的駭人氣勢和懾人威力,故而下麵緊接寫出“商旅不行,檣傾楫摧”,進一步渲染出洞庭湖令人畏懼的聲勢和威力。最令人淒神寒骨的,還是暮色昏暝時分,淒厲的虎嘯猿啼。此時此刻,遷客騷人登臨嶽陽樓,自然觸景傷懷,倍感被迫離京的痛苦,充滿了對讒言譏語的憂憤和畏忌,無限感概,極度悲傷。聯係作者的際遇來鑒賞,那麼這裏抒發的不僅是古來遷客騷人的普遍心理,而且是作者遭讒貶官後的獨特心境,並且還使前麵所描繪的洞庭霪雨圖染上了暗示色彩,使讀者聯想到,那“霪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洞庭湖,仿佛如同慶曆改革夭折後宵小之徒肆虐逞凶的政壇;那“日星隱曜,山嶽潛形”,也許是在暗示皇上受到小人們的蒙蔽,聖光不明;那“檣傾楫摧”,簡直是改革家政治厄運的象征;那“虎嘯猿啼”,仿佛是權豪的咆哮與賢臣的悲鳴。真是景中有情,情富於景,意蘊豐富,意境深遠。 繼而作者改用清麗歡快的筆調,描繪出又一幅洞庭春光圖。二三月春日晴明,湖麵綠波蕩漾,天空白雲萬裏,天色與湖光互相映照,一碧萬頃;沙鷗或飛或停,群魚遊來遊去,湖畔水邊花香馥鬱,大自然充滿了生氣。至於晚上,景色更加幽麗迷人,天上雲霧一掃而空,唯見一輪浩月冉冉升起,湖麵金光閃爍,水中圓月倒映,歡樂的漁歌唱酬互答,其樂無窮。此時此刻,遷客騷人登臨嶽陽樓,為眼前的美景而陶醉,頓時心曠神怡,忘卻了自身的榮辱,臨風痛飲,沉浸在歡樂之中。 以上兩段用墨如潑,摹景曲盡其妙,抒情淋漓盡致,似乎已經寫盡了古今登覽者的心態。而後,文章忽然異峰突起,一聲“嗟夫”就輕輕否定了遷客騷人的悲喜之情,直推出“古仁人之心”。以為古仁人與遷客騷人不同,他們的思緒情操並不因客觀環境與自己境遇的改變而有所遊移,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總之無論進退出處,始終保持為國為民的憂患意識。接下去,以“然則何時為樂耶?”發問,提頓蓄勢,直逼出全文最關鍵、最警策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下天之樂而樂。”這是古仁人立身處世的人格之美,也是作者自勉勉人的人生信條和理想。它概括了古往今來仁人誌士與國家民眾同命運、共甘苦的曆史責任感與使命感,體現了作者盡管身處逆境,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的忠貞品格與廣博胸懷,從而成為鼓舞有誌之士披荊斬棘、奮勇前進的精神火矩。 這篇文章在構思上,匠心獨運,機杼自出,布局謀篇,深見功力。言誌巧妙,作者深邃的思想並非直接抒發,更未抽象述說,而是先描繪洞庭風光以抒發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引起人們的精神共鳴,然後筆鋒一轉推衍出古仁人之心,頓時令人振聾發聵,耳目一新,領悟到更高一層的精神境界,體會到人生的真諦。文章寫景傳神。作者擅長摹景狀物,對於自然風景有著體察入微的審辨能力和繪聲繪色的表現能力,文中三段寫景生動傳神,各盡其妙,特別是霪雨與春光兩幅圖景,不但筆墨酣暢,層層渲染,用前後對比手法逐一抉示氣象、湖景、人物的不同,造成迥然有別的抒情氛圍,而且寓情於景,景中含情,情思嫋嫋,具有移情蕩性的妙效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語言精美。散中有整,駢散妙合,敘事和議論部分多用散句,寫景部分則充分借鑒駢文講究排偶、聲律、藻飾的藝術特色,景語幾乎全用四字句,還廣泛運用了對仗手法,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與“山嶽潛形”,“沙鷗翔集”與“錦鱗遊泳”,“浮光躍金”與“靜影沉璧”,分別構成工整的對偶句,讀起來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還成功地運用韻律,造成音樂美,如明、驚、頃、泳、青、璧、極等句尾字皆押韻,讀起來音調和諧,悠揚悅耳。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多少個字

範仲淹《嶽陽樓記》的字數有516個字。

範仲淹《嶽陽樓記》

【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製,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關於“範仲淹嶽陽樓記全文”的具體內容,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