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來給您講解有關望廬山瀑布古詩配畫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您,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麵一起來看看吧!

望廬山瀑布,是一幅古代文人墨客們喜愛的題材。廬山瀑布壯觀瑰麗,給人以無限遐想。配以古詩和畫,更能呈現出其壯麗與美麗。下麵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幅畫卷:

望廬山瀑布古詩配畫

千瘡百孔之巨石懸崖上,瀑布如白練般懸掛。水流飛濺,宛若盤龍騰空,映襯著山巒清秀。琴瑟和鳴,一曲佳音奏起,引人入勝。

眼前的瀑布,仿佛一條龍騰空而起,猶如雄獅下山,勢不可擋。奔騰的水流,震耳欲聾,卻又給人一種寧靜與安寧的感覺。水花四濺,如同璀璨的明珠,從空中飛散,燦爛奪目。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是杜甫的古詩,非常貼切地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象。煙霧繚繞,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房屋稀疏,儼然是仙人居住的地方。瀑布懸掛,如同一幅巨大的畫卷,繪出了大自然的瑰麗和奇特。

畫中的瀑布,水勢洶湧,浩瀚無垠。仿佛天河倒流,奔騰而下。瀑布的聲音,如天籟之音,令人心曠神怡。瀑布的姿態,如天女下凡,婀娜多姿。在瀑布的背後,廬山群峰起伏,形成美麗的山水畫卷。

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色,讓人陶醉其中。古代文人墨客們常常將其作為題材,用古詩和畫來表達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瀑布如玉指流泉,如珠落玉盤。水流不息,流向遠方。這壯麗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讓人感歎大自然的偉大與美妙。

望廬山瀑布,是一幅令人陶醉的畫卷。它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美麗,令人為之驚歎。它也留下了古人情感和思想的記錄,成為了一部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讓我們一起欣賞這幅畫卷,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望廬山瀑布古詩配畫

一、望廬山瀑布詩配畫如下:二、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三、釋義: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嫋嫋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幹尺水流飛奔直衝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四、賞析:

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都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都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後細致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七絕曆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

五、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二年級望廬山瀑布古詩配畫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一: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首詩中的“紫、尺、疑”三個生字,熟讀並背誦這首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生”與“掛”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詩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誦這首古詩。 3、感悟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三、教具準備: 廬山瀑布實景錄像。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廬山的文章《廬山的雲霧》,知道了廬山景色秀麗。是的,廬山以她秀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中外遊人去旅遊觀光。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也曾慕名前來。他在山間漫步,一會兒弄石臨溪坐,一會兒尋花繞寺行。一路走來,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峰回路轉,忽然,一個奇異的景色出現在他麵前——一道瀑布從天而降!李白詩興大發,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脫口而出(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指名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篇古詩。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二)交流學法,準備自學。 1、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了不少的古詩了,想想看,我們以前是怎麼樣學習古詩的?(要會讀,要弄懂詩的意思,要會背誦,還要會默寫。) 2、自由讀好古詩。 3、交流理解詩意的方法。 先理解詩句中關鍵字的意思,再理角詩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書,看詩下麵的注釋,問別人,聯係上下文等,依據學生回答隨即板書,在板書中一定要加入省略號,以免學生被框在這幾種方法裏。 (三)、學生自學古詩。 1、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自學古詩。師巡視,隨時幫助有問題的學生。 2、在自學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取長補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交流對詩題的理解。重在指導學生對“望”字的理解:不隻是看,而是從遠處看。 2、交流對第一行詩的理解。 (1)指名說說詩句中關鍵字的意思。 日:太陽 照:照耀 (如果不這麼細致地去分析,孩子們很可能把日和照當成“日照”這個城市來對待。)香爐:香爐峰,廬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飄浮紫煙:紫色的煙霧 (2)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太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上飄浮著紫色的煙霧。、 (3)由“紫色的煙霧”讓學生想像一下,李白遙望香爐峰的時間(早晨) (4)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感情朗讀:明白意思後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從而指導學生更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這句詩中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妙,睜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裏啦?學生找出“生”字後引導學生說出“生”字的妙處:一個“生”字寫出了雲煙飄浮的動態之美,讓我們產生了無盡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煙那飄飄悠悠、纏纏繞繞、娉娉婷婷,嫋嫋升騰的樣子。 3、交流對第二句詩的理解。 方法與步驟同第一句。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有感情讀詩句時,要引導學生品味“掛”字的妙用,知道一個“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想像到此時展現在詩人眼前的簡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絕倫的山水畫。如果學生能品出這種味道來,他們就一定能夠讀好這句詩。 4、交流對第三四句詩的理解。 理解這兩句詩,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後理解詩句的意思。詩意理解後要抓“飛流直下”與“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5、每句詩的意思理解完後,要回歸整體,讓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五)、想像意境,感悟詩情。 方法:(1)師描述意境,生閉目靜聽默想,用心去感受詩句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紅日照耀下的香爐峰上,紫色的雲霧輕輕浮動,圍繞著香爐峰纏纏繞繞、飄飄悠悠、嫋嫋娉娉,緩緩升騰。遠遠望去,那從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條大河掛在了懸崖絕壁之上。來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飛流直下,撞擊在絕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濺起了無數的水花,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響。我出神地看著,聽著,恍恍惚惚間,我似乎覺得,這該不會是那銀河裏的水從九天之上直落了下來吧,要不,怎麼會如此磅礴,這般壯觀? (2)學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礎上再次朗讀這首詩,在反複朗讀中不斷與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終達到詩與意境成為一個完美整體之目的。 (六)進入角色,深情吟誦。 方法: (1)讓所有的學生都做一回李白,全體起立,站在廬山瀑布前觀看瀑布,身臨其境感受瀑布之壯觀。、 (2)麵對瀑布,讓“李白”吟誦《望廬山瀑布》,先讓個別學生吟誦,再讓全體學生一起吟誦。 至此,本首詩的教學已基本結束。 (七)課外拓展 為了讓學生對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對瀑布的描寫充實在這一堂課的裏麵。拓展內容,一首唐朝詩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葉聖陶先生寫的現代詩歌《瀑布》,最後一個是現代作家廬隱描寫瀑布的一個片斷。(目的:1、本課課後第五題要求學生再找出一到兩首描寫祖國名山大川的詩誦讀。這裏的拓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正合了這一道題的要求。2、本課課後第四題要求學生選兩首詩中的一首說說詩意。說詩意變成改寫將會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決定要改寫。但改寫得給學生一些扶手。這裏的拓展其實就是給學生的扶手。) 豁開青冥顛,寫出萬丈泉。 如裁一條素,白日懸秋天。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 山路忽然一轉,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認識“廬、瀑、爐、疑”四個生字。 2.、通過學生反複吟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人情感,體會詩中意。 3、極力營造古詩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欲望和誦讀的積極性。通過查找資料積累李白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反複誦讀,理解詩意。 難點:體會古詩意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畫意詩情 我們來做個小遊戲,同學們學過不少古詩,我們來“看畫猜詩”,當你看到這些畫麵的時候,你會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詩呢? 我先來師範給大家。 學生看圖,猜詩,教師相機點評。 小結:詩應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時刻,你看到某個畫麵,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詩來,那可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古詩內容豐富,音韻和諧,意境優美,是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經典。我們一定要常讀常誦常親近。 二、揭題——望名知意 出示插圖,看,這畫的是那首詩呢?(說題目,詩人)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望廬山瀑布》。當老師書寫課題時,請同學們伸出手指一起書空,把課題寫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解讀“瀑布”,認識“瀑”字。看偏旁,利用形聲字的構字方法來記字。 瀑布是什麼樣子的呢?生試著說說,師相機出示瀑布的圖片,形象理解瀑布。 這首詩寫了哪裏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麼? 誰在看廬山的瀑布?請同學完整的'說出題目的意思。 題目隻區區五個字,卻給了我們如此豐富的內容,看來我們以後讀古詩一定要仔細的品一品題目。 再一次讀課題。 廬山風光秀麗,可以登高賞景,可以臨穀聽泉。在眾多的美景中,李白卻獨獨寫了廬山的瀑布,下麵我摩恩就跟隨李白去看看廬山的瀑布究竟有什麼獨特的魅力。 三、品讀——詩心三疊 1、一望瀑布,察音識韻。 讀詩首先要讀準,讀順,打開書76頁,自讀一遍,同桌互讀一遍。 出示詩配畫,指生讀,檢查字音是否正確,詩句是否通順。 同學們讀的很熟,很通順,但是讀的夠不夠細致呢? 考考你。你們知道“看”分遠看和近看,這首詩中,李白是近看瀑布還是遠看瀑布呢?理解“遙看”的意思。 遠遠的看過去,就是“望”的意思。 詩中有兩個同音字,你發現了嗎? 字理區分“爐”與“廬”字。 在詩中,“廬”說的是廬山,“爐”說的是---? 理解“香爐”,說說香爐是做什麼的。 這裏的“香爐”指的是“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出示香爐峰圖片,對比出現博山香爐圖片。) 讀詩不單要讀準,讀順,更要細致。 字音有長短,節奏有快慢,讀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來,下麵同學們自己試著讀出古詩的節奏來。師可以打手勢進行指導。 你覺得讀詩還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讀詩如看人嗎,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再望瀑布,意象入畫 真不錯,同學們漸漸讀出詩的韻味了。但老師告訴你,詩的韻味不止這些。人常說“詩中有畫”,這畫就在字裏行間蘊藏著,同是一首詩,每個人看到的畫麵也不盡相同。請你沉下心來再讀讀古詩,邊讀邊想象,每一行詩讓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讀,想象,交流。相機板書。 A、日照香爐生紫煙 抓住“生”字的動感。“紫煙”看圖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爐峰雲霧繚繞嫋嫋不停的景象。 B、遙看瀑布掛前川 體會“掛”字的化動為靜。是誰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掛在山前?讀出這種神奇的景象。 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飛流直下”這個詞給你什麼感覺? 體會“三千尺”的誇張。 字理認識理解“疑”字。 “銀河”“九天”等詞語的理解感悟。 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讀詩句 這瀑布好高呀!生接讀詩句 這瀑布真壯觀呀!生接讀詩句 師配樂描述,生閉目想象。 “紅日高照,看那香爐峰雲霧繚繞,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縷縷紫色的煙氣升騰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爐。遠遠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間有一道白臉垂下,那就是廬山瀑布。這瀑布從飛流直下,奔騰不息,如此壯觀的景象,讓人不禁懷疑,莫非那是銀河從極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來? 配樂朗讀,讀出你心中的畫麵。 3、三望瀑布,品字探詞 曆代很多詩人都寫了廬山瀑布,但最為廣泛流傳的還是今天的這首《望廬山瀑布》。究竟李白這首詩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請你再讀古詩,想象詩中的哪個字或是哪一句給了你特別的感覺。 學生自由談,師適時點撥,體會詩中的想象與誇張。 怪不得,好友杜甫稱讚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讓我們再次朗讀,把這首詩讀給李白聽。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實,這首詩是李白隱居廬山時所作,共作兩首描寫瀑布的詩,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詩。 出示,賞讀。 古人遊曆山水,寄情自然,這是一種高雅的情懷。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所以我們才得以享受這美好的詩篇。祖國山河壯麗,詩篇無數,同學們課下可以繼續搜集,去感悟一下詩人的情懷。

望廬山瀑布古詩配畫簡單又漂亮

1、首先在畫麵左側畫出瀑布,瀑布兩畫出高挺的山峰和祥雲,畫麵頂部中間的位置畫一個圓圓的太陽。

2、在畫麵右側和畫一截樹的枝幹,在枝頭畫出葉子。  

3、在畫麵底部也畫一截熟的枝幹,枝幹斜著向右上角延伸,然後在中間畫一朵祥雲。

4、接下來就可以開始上色啦,將山峰塗成深淺不一的綠色,瀑布塗成藍色,祥雲塗成紫色。

5、將樹幹塗成棕色,樹葉塗成深綠色,太陽塗成紅色,背景塗成粉色。

6、最後在畫麵右下角空白處寫出我們的古詩《望廬山瀑布》,這樣一幅簡單又好看的詩配畫就完成啦。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一、詞語注釋

“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鬥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裏指瀑布。

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裏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係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極言天高。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一作“半天”。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二、古詩譯文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嫋嫋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飛奔直衝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三、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望廬山瀑布古詩配畫手抄報

望廬山瀑布的手抄報的畫法如下:

1、首先在畫麵右側畫出瀑布,瀑布兩側畫出連綿的山峰,山峰周圍畫一些祥雲,左側畫一輪圓圓的太陽。

2、在畫麵左下方畫一個拿著毛筆的古人,注意畫出他的表情哦。3、在畫麵左側空白處畫一幅打開的畫卷,這就是我們寫古詩的邊框啦,在畫卷底部可以裝飾一些穗穗。4、然後就可以開始上色啦,將山峰塗成深淺不一的綠色,瀑布塗成藍色,祥雲塗成紫色,太陽塗成暗紅色。5、將畫麵空白塗成淺藍色,詩人的衣服塗成白色,衣領和腰帶塗成深藍色,毛筆塗成棕色和黑色,畫卷兩邊突出褐色,中間塗成淺褐色。6、最後在邊框裏寫出我們的古詩《望廬山瀑布》,這樣一幅簡單又好看的詩配畫就完成啦。整體賞析

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絕,內容也有部分重複。第二首詩流傳很廣,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一首詩是五言古詩。此詩共換四次韻,前八句為一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各一韻;末六句為一韻。詩意也可按韻分為四層。前三層基本上是摹寫瀑布的壯觀奇姿,屬景語。

第一層八句,其實是平鋪直敘。開頭二句,詩人先點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掛流”二句。運用誇張手法描寫瀑布的縱橫之勢。“欻如”二句,寫瀑布來勢之迅猛如天際白虹,即上麵“噴壑數十裏”一句的形象化。而“初驚”二句,則又是“掛流三百丈”一句的注腳。

望廬山瀑布古詩意思解釋

望廬山瀑布古詩意思如下: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望廬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風景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0卷。其一為五言古詩,其二為七言絕句。

古詩原文望廬山瀑布

[ 唐 ]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裏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裏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係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一般認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前後李白出遊金陵途中初遊廬山時所作。吳小如教授認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容也有一部分重複,疑非一時之作。詹鍈先生在《李白詩文係年》中根據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入長安以前(開元年間)所作。另有人認為第二首七絕作於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年)李白到廬山的夏秋之交。

賞析

望廬山瀑布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為五言古詩,一首為七言絕句,內容也有部分重複。第二首詩流傳很廣,一向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題作“望廬山瀑布”。

此二詩是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載)前後作者初次登廬山時作。第一首五古共換四次韻,前八句為一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各一韻;末六句為一韻。詩意也可按韻分為四層。前三層基本上是摹寫瀑布的壯觀奇姿,屬景語;隻有末一層言誌抒懷,屬情語。前三層也各有重點:第一層從正麵描寫瀑布的主體實景;第二層從虛處更深更細地描繪瀑布;第三層,從上下四旁來烘托瀑布之動態。最後一層先擒後縱,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廬山瀑布”的立足點和所“望”的方向。接著十四句用各種形象從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壯偉氣勢和詩人的讚歎。所謂“掛流三百丈”,“初驚河漢落”,亦即第二首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後者的簡練和生動。末六句抒寫詩人的誌趣和願望。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麵。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3]。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望廬山瀑布古詩配畫”的具體內容,今天的分享到這裏就結束啦,如果你還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或收藏我們的網站,還有更多精彩內容在等你。